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湖南省安仁县龙市中学七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从猿到人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是(  )

A. 解剖证据 B. 胚胎发育的证据 C. 古人类化石 D. 结构方面的证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 黑猩猩 B. 大猩猩 C. 长臂猿 D. 猕猴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很多证据表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B. 人与猿分界的标志是产生语言

C. 在人类的起源过程中,环境变化起促进作用

D.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男性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    )

A. 前列腺 B. 卵巢 C. 睾丸 D. 精囊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与这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    )

A. 雄性激素 B. 子宫 C. 卵细胞 D. 卵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面是同学们为四口之家设计的午餐菜谱,你认为营养最全面合理的是(  )

A.土豆炖牛肉 西红柿炒蛋 清炒空心菜 冬瓜排骨汤

B.红烧冬瓜 素炒土豆丝 清炒空心菜 海带汤

C.红烧鸡腿 爆炒鱿鱼丝 回锅肉 鱼头汤

D.炒白菜 炒花椰菜 水煮白萝卜丝 紫菜汤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哪种成分中不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  )

A. 蛋白质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脂肪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若进食的量相同,下列哪一种食物提供的蛋白质最多

A. 西红柿    B. 米饭

C. 牛肉    D. 马铃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在口腔可以进行消化的是

A. 米饭    B. 鸡蛋    C. 猪肉    D. 蔬菜叶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下列食品不应在市场上销售的是(  )

A.未清洗的芹菜 B.有虫眼的卷心菜

C.未包装的大豆 D.未经检疫的牛肉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是因为骨中缺少(    )

A. 蛋白质 B. 钙 C. 维生素C D. 铁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同所有的器官是

A.口腔     B.咽       C.喉      D.食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消化液中,不能消化脂肪的是(  )

A. 胰液 B. 胆汁 C. 唾液 D. 肠液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事实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建构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维生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小肠是人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小肠的下列结构中,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很长,约有5~7米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 小肠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D. 小肠壁上有许多能够分泌消化液的肠腺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

A.会厌软骨       B.喉软骨         C.甲状软骨    D.“C”型软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关于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呼气时,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B. 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增大

C. 吸气时,膈肌舒张,胸廓增大

D. 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频发,PM2.5污染程度进一步升高。雾霾不仅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影响,更重要的是人体的健康也受到了威胁。人体呼吸时,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节约用水    C. 减少污染物排放    D. 禁毒禁烟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及怀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2 ]________,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___,分泌__________。

(2)精子通过阴道和子宫进入[ 5 ]__________,在此处与[ 3 ]结合形成[ 4 ]_________。不断进行细胞分裂,最终植入___________。

(3)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6 ]________。

(4)胎儿生活在[ 6 ]内半透明的________(液体)中,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当其发育至第_____周左右,就从母体产出来,该过程叫___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食物通过消化道器官的顺序是:(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___,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______内。

(3)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______(填字母代号),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

(4)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_______。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_______酶。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__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甲)及肺泡放大图(乙)、请据图回答:

(1)呼吸道都有______做支架,能够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2)呼吸道能对吸入的外界气体起到______、______和______作用。

(3)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它是由图乙中大量的[①]______构成的。

(4)痰的形成部位是[F]______和[C]______。

(5)从图乙中①和③的结构特点来看,它们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分析如图所示实验和表中的数据。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结果,乙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1)甲瓶在这个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甲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大”或“小”),说明空气中_______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的浑浊程度______(“大”或“小”),说明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的含量较多。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______,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______,然后随着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________。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4

碎屑

2滴碘液     

0℃ 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