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为酶的催化作用提供适宜的温度 B B试管内的淀粉没有变化 酶的催化作用与恒温的时间有关 不变蓝 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唾液淀粉酶 适宜的温度
【解析】
从实验设置来看,该实验中有两组对照实验:A和B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和C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作用.实验中将馒头切碎模拟了牙齿的咀嚼,搅拌模拟了舌的搅拌。
(1)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的温度,即37℃,因此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置在该温度下。
(2)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试管B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无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
(3)淀粉的分解即需要消化酶的参与,又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同时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在37℃水中放置5分钟,滴加碘液A中会有部分变蓝色,说明时间过短淀粉的消化不彻底,因此会部分变蓝色;在37℃水中放置10分钟,滴加碘液A中不变蓝色,说明达到一定时间后淀粉被彻底消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4)A中的淀粉经过一定时间的水浴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我们吃馒头时长时间咀嚼会感觉有甜味,就是这个原因(淀粉是没有甜味的,淀粉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
(5)比较A与C的实验现象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比较A与B食物实验现象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A与B、C的实验现象可知,淀粉的消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6)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接近体温的环境下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将实验装置放在10℃温度环境中淀粉没有完全被分解就说明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