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传播途径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特异性免疫 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反射弧 鼻腔内的粘膜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打喷嚏时喷出的带有细菌病毒的飞沫、痰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4)肺泡和小肠绒毛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或营养物质的吸收。
(5)打喷嚏是一种反射活动,它也依赖反射弧结构完成反射。那么,此反射活动中感受器位于鼻腔内的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