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唾液 ① 不搅拌 ① 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语意表述合理即可) 肝脏 小肠 3 蛋白质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
(1)图甲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号试管和③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2)图乙中:1口腔;2肝脏;3胃。
(3)图丙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曲线代表淀粉;Y曲线代表蛋白质;Z曲线代表脂肪。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①、③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所以,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不搅拌。①、②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③、②号试管有唾液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两个变量,所以不能形成对照。
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2)图乙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2肝脏,胆汁和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集中在小肠,各种食物在此部位最终被消化。
(3)丙中的C胃在乙中所对应的器官是[3]胃,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蛋白质,Z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脂肪,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