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两图是关于人体免疫的图解,请仔细观察,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 B. 图乙所示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 C. 图甲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图乙所示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B 【解析】甲图表示黏膜纤毛的对病原体的清扫作用;乙图表示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甲图所示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病菌,A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而不是杀菌物质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B错误;甲图所示粘膜上的纤毛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乙图所示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免疫器官主要有 A. 胸腺、脾脏和淋巴结 B. 皮肤、肌肉和骨骼 C. 血液、淋巴和心脏 D. 垂体、肝脏和黏膜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A 【解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吞噬细胞消化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 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溶解病菌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消化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麻疹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患过麻疹的人对麻疹病毒有免疫力”。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 ( ) A. 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B. 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C. 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D.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B 【解析】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A不正确;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正确;皮肤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不正确;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不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如图是免疫过程某环节,关于图示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属于抗原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人体的各种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可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病原体等异物称为抗原,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显然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的说法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天花是一种在全世界已经被消灭的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的实验室保存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 A. 病原体 B. 传染病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A 【解析】天花病毒能引起动物患天花,因此天花病毒是天花这种病的病原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关于计划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计划免疫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B. 计划免疫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C. 计划免疫是国家颁布的预防传染病的法律 D. 计划免疫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的传染病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某种传染病,提高人口素质,A正确;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能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B正确;计划免疫是将疫苗在不发病前注射到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来预防某种传染病,现在还没有立法,C错误;计划免疫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免疫?( ) A. 给婴幼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B. 给新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 给成年人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强化免疫 D. 给山区居民供应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计划免疫是把有关的疫苗科学地注入到人的体内,以增强人的免疫力,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给婴儿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婴儿体内会产生一种抵抗脊髓灰质炎的抗体,婴儿身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了免疫力。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给成年人注乙肝疫苗强化免疫,是预防乙型肝炎,增强人的免疫力。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饮食里缺少一种元素叫碘,有的山区里土壤里缺乏,这里的人容易得这种病,给这样的山区人民供给加碘盐起到预防作用,加碘盐不是疫苗,不属于计划免疫。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处理方法 | 结果 | 第二次处理方法 | 结果 | 甲组鸡 | 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 ? | 乙组鸡 | 不注射任何病毒 | 无病症 |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 有病症 |
A. 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 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 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 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的毒性降低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相当于本实验中的甲组,A正确;甲组鸡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活性病毒后由于体内有抗体,可以抵抗该病菌,所以表现为无症状,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正确;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疫苗,它们也会患马立克氏病,C错误;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菌,甲组注射了脱毒病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D正确。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伴发热。一旦确诊,须隔离治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 (2)易感人群注射腮腺炎疫苗后,可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它是由______构成的。 (3)像流行性腮腺炎这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能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原因是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的__,对病毒却不起作用。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控制传染源 特异性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细菌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2)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易感人群注射腮腺炎疫苗后,可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它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 (3)因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于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效果不明显。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山东青岛中考改编)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人类死亡人数最多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导致,患者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痊愈。 资料二 近几年,西非多国爆发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变异非常快,不断出现新的属种,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疫情发生后,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疫苗的研制工作,目前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结核杆菌和埃博拉病毒属于___,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__。 (2)接种卡介苗后,能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抵抗结核杆菌,但它不能对埃博拉病毒发挥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地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 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填写序号)。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1)病原体 传染源 (2)抗体 该抗体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 (3)①④ 【解析】试题分析:资料一中的结核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资料二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1)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从传染病起因角度分析,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属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结核病人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属于传染源。 (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即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还具有抗原性,因此接种卡介苗后,能剌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结核杆菌,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结核杆菌起作用,但它不能对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发挥作用。 (3)从预防传染病的三条途径看,③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隔离观察属于控制传染源;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④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应该妥善弃置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而②规范睡眠提高身体抵抗能力,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题目】分析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今年5月20日某市区人民政府通报,该区王某,44岁,常年从事活禽出售工作,确认感染H7N9流感病;5月24日该市又通报曾某,63岁,家里养有鸡鸭35只,确认感染H7N9流感病。随即应急指挥部召开会议,要求“加强源头防控,关闭活禽市场一个月,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资料二 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起病急,表现出发烧、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1)H7N9禽流感病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是__。 (2)“在活禽市场工作的人回家吃饭前需要把手洗干净”,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该措施属于____。 (3)患过H1N1的人对H7N9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__免疫的特征。 (4)针对H7N9的疫苗正在研制试用中,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属于__。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传染性和流行性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 抗原 【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病原体是能传染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上可知,在活禽市场工作的人回家吃饭前需要把手洗干净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作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因此,患过H1N1的人对H7N9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特征。 (4)接种疫苗后,疫苗进入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御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因此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属于__。 (2)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艾滋病疫苗在免疫中属于__,注射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属于__免疫。如果研制成功,这种疫苗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有效吗?____。 (3)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等日常生活行为__(填“会”或“不会”)感染艾滋病。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传染源 抗原 特异性 无效 不会 【解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其传染源是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HIV能够攻击和杀伤人体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艾滋病疫苗还没研制成功,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 (2)艾滋病疫苗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属于抗原。这种免疫是人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艾滋病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疫苗只起预防作用,不能治病。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以及共用学习用具等日常生活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14年西非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感染人数超过2.6万人,死亡人数1.1万人。西非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医务工作者迅速出击,对西非实行人道主义救助。据有关专家研究,埃博拉病毒(如图)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感染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 材料二 据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12月28日宣布,由该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疫苗,在非洲塞拉利昂开展的500例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 
(1)注射埃博拉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 (2)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对埃博拉患者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 (3)为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陈薇研究员团队研发出了埃博拉疫苗。下面是疫苗在临床试验之前,用小白鼠进行实验的过程: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20只小白鼠平均分为甲、乙两组,实验步骤见下表。 组别 | 疫苗注射情况 | 30天后 | 病毒注射情况 | 患病情况 | 甲组 | 注射埃博拉研发疫苗 | 未患病 |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 9只未 患病 | 乙组 | 不注射疫苗 | 未患病 | 注射较强埃博拉病毒 | 10只均 患病 |
①该实验的变量是__,对照组是__。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____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__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属于免疫的第__道防线。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埃博拉疫苗的有无 乙 免疫 淋巴 三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上可知,注射埃博拉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患者及时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的变量是埃博拉疫苗的有无,对照组是乙。 ②实验结果说明,注射埃博拉疫苗对埃博拉传染病具有免疫作用。其原理是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这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