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阳光 ②松树 ③流星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病毒 ⑧钟乳石 ⑨珊瑚虫 ⑩藻类
A. ①③⑤⑦⑨ B. ②④⑥⑧ C. ②④⑤⑦⑨⑩ D. ①③⑥⑧
【解析】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②松树、④细菌、⑤金鱼、⑦病毒、⑨珊瑚虫和⑩藻类,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而①阳光、③流星、⑥水、⑧钟乳石,都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题目】不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小池塘 B. 一条河流 C. 地球 D. 一群羊和一堆草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一片小池塘、一条河流、地球,都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A、B、C不符合题意;一群羊和一堆草,只有消费者、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圈指的是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 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大气层的下层
C.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 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属于非生物部分,A错误;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C正确;
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属于生物部分,D错误。
【题目】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由所学知识可知:(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及其特点。(2)鱼吸收的是溶解氧,而在水中鳃丝展开,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鱼会缺氧窒息而死。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完成气体交换,一旦鱼离开水后,鳃丝就相互黏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鱼会缺氧窒息而死,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无法呼吸,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
【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上”和“6”,那么载玻片上的图形是
A. “上”和“6” B. “下”和“9”
C. “下”和“6” D. 以上都不对
试题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象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根据显微镜的这一成像特点,A、B、C三个选项均与原题不相符合,在视野内所见的图象是“上”和“6”,其上下左右均颠倒,所以载玻片上的图形应该是和“9”。
【题目】你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
A. 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
B. 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
C. 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
D. 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
【解析】试题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光照以外,其他条件如营养、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
【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生物圈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故选A。
【题目】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 热时人会出汗
B. 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 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 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解析】生物的特征有: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选项中“热时人会出汗”说明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D。
【题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的是林奈 B. 达尔文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C. 分类单位中最小的是属、最大的是界 D. 实验法的运用不能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生物的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A正确;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奠基人,B错误;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小的分类单位是种,C错误;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D错误。
【题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 奥利多和美森 B. 克里克和沃森 C. 多里多和哈维 D. 奥里奥和达利
沃森、克里克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
【题目】连续阴雨时,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会爬出洞穴,此现象与生物哪一因素有关?( )
A. 呼吸 B. 营养 C. 排出体内废物 D. 生长和繁殖
试题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连续阴雨时,由于雨水把土壤中的缝隙塞满,导致土壤中的氧减少使蚯蚓无法正常呼吸,所以爬出洞穴。
【题目】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④①
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
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题干中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④滴清水,③取材,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
【题目】挑取黄瓜果肉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
A. 切片 B. 涂片 C. 装片 D. 玻片
【解析】试题分析: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所以挑取黄瓜果肉细胞制成的玻片标本叫装片。
【题目】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一组是( )
A. 生长和生殖 B. 具有细胞结构 C. 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 能排出代谢废物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物必须具有的特征。可以说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题目】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影响它们开花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A. 阳光 B. 水 C. 空气 D. 温度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题目】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解析】要使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说明组合的放大倍数大,物镜镜身长的是高倍物镜,目镜镜身短的是放大倍数大的,越接近玻片的是高倍镜。
【题目】现在已知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____)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分析解答。
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干说法错误。
【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遗传多样性。(______)
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俗话说“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一现象体现了基因(遗传)多样性。题干说法正确。
【题目】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_______)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题干说法正确。
【题目】若将低倍镜下的物像转换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需先升高镜筒,再转动转换器。(______)
试题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时,将物镜转换器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使高倍镜转至载物台正中位,注意勿使镜头与玻片相碰,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所以不需要先上升镜筒,可以直接转动转换器。
【题目】细胞被碘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______)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而观察细胞时,用染色的方法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核。
细胞核里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题干说法正确。
【题目】请将下列的细胞与功能的连起来。
(1)细胞膜 A.制造有机物
(2)大液泡 B.储存糖分、色素等各种物质
(3)叶绿体 C.控制细胞的活动
(4)细胞核 D.进行物质交换
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控制中心。
【题目】如图是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 括号内填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从镜筒中取出显微镜时,应右手握[______]_______、左手托[______]_______。
(2)转动[______]_______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3)要观察某玻片标本时,应把标本放在[______]______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______的中心,观察显微镜时要用______眼。
(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分为五步,分别是:①取镜安放,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_。
观图可知:1镜座,2镜柱,3镜臂,4细准焦螺旋,5粗准焦螺旋,6目镜,7镜筒,8转换器,9物镜,10载物台,11遮光器,12通光孔,13压片夹,14反光镜。
(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3镜臂,左手托1镜座。(2)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可以升降镜筒,5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幅度大。(3)在用生物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将玻片标本放在10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分为五步,分别是:①取镜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④观察,⑤收放。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