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病原体 核酸 电子显微镜 活细胞 ①③ ②⑤ ④⑥ 初 特异
【解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引起甲型H1N1流感,因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该传染病的病原体,该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它是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的。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题干中在学校采取的措施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①将这5名学生送指定医院隔离治疗、③对与5名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学生进行医学观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②要求学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⑤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及时清扫、定期消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④要求学生坚持体育锻炼,进食有营养的食物,保证睡眠、⑥分批给学生接种相应的疫苗。
(4)甲型H1N1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人在发病初期表现症状时,传染性最强。
(5)当某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人体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再同样的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存留在体内的抗体就会将该病原体清除,人体就不会患该病了,但有其他病原体侵入人体时,这种抗体则不起作用,此类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已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体内产生了相应抗体,不会再患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