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肠液、胰液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胰岛素 增强 肾小体 肾小管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重新收回到血液 静脉血 右心房
【解析】由图可知:1代表消化过程,2代表吸收过程,3代表血糖合成糖原,4代表糖原分解为血糖;图中B、C、D表示正常人肾单位不同部位的液体,其中A是葡萄糖,B原尿,C血液、D尿液。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为麦芽糖,胃内不消化淀粉,再经胃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图中过程1表示淀粉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
(2)小肠内表面上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图中过程2(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
(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能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并在肝细胞内合成糖元;当葡萄糖不足时又能促进糖原分解,因此人体内能促进图中过程3的激素是胰岛素,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过程4将会增强(增强或减弱)。
(4)“图中椭圆内表示肾单位与尿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结构主要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5)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B原尿;当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D尿液。因此“若图中B、C、D表示正常人肾单位不同部位的液体,与B处液体相比”,D处液体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
(6)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所以C处血液为静脉血(动脉血或静脉血),经肾静脉、下腔静脉流到右心房,因此最先流回心脏的腔室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