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下列人体器官或系统中,不具有排泄作用的是( )
A. 皮肤 B. 小肠 C. 泌尿系统 D. 呼吸系统
【解析】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A不符合题意;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不具有排泄的作用,B符合题意;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C不符合题意;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D不符合题意。
【题目】人体排出下列物质时,只有一条途径的是
A. CO2 B. 尿素 C. 水 D. 无机盐
【解析】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二氧化碳只有一条排泄途径,即通过呼吸系统呼出,A正确。
【题目】有关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 只由表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C. 有排泄功能
D. 能感受外界冷、热等刺激
【解析】试题分析: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分析解答.据此解答:
解:A、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皮肤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正确;
B、皮肤有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有表皮和皮下组织组成,B错误;
C、皮肤中有附属结构汗腺,分泌并排出汗液,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的作用,C正确;
D、皮肤内的真皮内有感觉神经末梢,有感知冷、热、庝、触、压等感觉,D正确.
故选:B
【题目】农民将人排出的尿液收集起来,经处理后浇在菜地里,能加快菜苗的生长。这主要是因为尿液中含有( )
A. 葡萄糖 B. 水 C. 尿素 D. 蛋白质
【解析】试题分析:人的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之外,其它的形成原尿.二是原尿流经肾小管,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尿素、无机盐等都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所以尿液的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和尿素,其中含大量的尿素,而尿素中含有大量氮元素,即氮肥,能促进植物枝叶的生长.
【题目】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解析】试题分析: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噐官,由皮质、髓质和肾盂组成,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小肾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因此,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选项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题目】进出肾小球的血管是
A. 均为小动脉 B. 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 均为小静脉 D. 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及肾球囊组成,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对血浆起滤过作用,肾小球外有称为肾小囊的包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球(即肾小球),然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口径较粗,出球小动脉口径较细,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血压高于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血压,因此,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都是小动脉,A正确。
【题目】人体下列结构内的液体成分里,含尿素最少的是( )
A. 肾静脉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出球小动脉
【解析】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流入肾静脉,而不重吸收尿素,尿素全部留在肾小管中的尿液中,这样造成流出肾脏的血液(即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A正确。
【题目】某人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完全休息和运动时,通过不同途径散失的水分,结果如表
(单位:mL)则运动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
A. 尿液 B. 汗液 C. 粪便 D. 呼出气体
【解析】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但是通过分析表中的内容可知,运动时汗液达到了2000ml,尿液500ml,可见运动时人体散失水分的主要途径是汗液,B正确。
【题目】肾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当肾衰竭而无法正常工作时,人体内的废物就不能排除,人就会因中毒而死亡.下列物质在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解析】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 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 出,形成尿液。
因此,在正常人的血浆中含有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⑤蛋白质;
原尿中含有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④葡萄糖;
尿液中含有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
故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①水,②无机盐,③尿素。
【题目】近期广东发现大量湖南产的含铬毒大米,铬在肾中累计到一定量,就可能影响肾小管的功能,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 )
A. 滤过作用 B. 重吸收作用 C. 形成原尿 D. 储存原尿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重吸收作用.
故选B
【题目】下表所示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中P、Q两种物质的浓度(单位:克/100
毫升),P、Q各是什么物质
A. 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 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 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 P是尿素,Q是蛋白质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葡萄糖全部重吸收了而不重吸收尿素,故尿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即Q,而尿素的浓度明显增大即P,所以P是尿素,Q是葡萄糖,C正确。
【题目】我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逐渐成熟,目前能开展肝脏、皮肤、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移植手术。下述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 肝脏 B. 皮肤 C. 肾脏 D. 心脏
【解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中,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因此能形成尿液的是肾脏。
【题目】下图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图中①是肾上腺,②是肾脏,③是输尿管,④是尿道,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B正确。
【题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尿的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出球小动脉与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都含有尿素
B. 大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C. 重吸收作用发生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D. 在尿液中检测不到葡萄糖
【解析】从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因为没有发生气体交换,含氧量没有减少,仍然是动脉血)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物质的浓度会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滤过到了肾小囊腔内.而出球小动脉中含有的尿素等废物与入球小动脉中的差别不大,A正确;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都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B错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会发生重吸收作用,C正确;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会把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中没有葡萄糖,D正确
【题目】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 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 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 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题目】从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 原尿、动脉血、尿液 B. 动脉血、原尿、尿液
C. 静脉血、原尿、尿液 D. 静脉血、尿液、原尿
【解析】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不管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面流淌的都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题目】(2015·广州)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A. 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 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 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 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原尿与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所以物质O血浆中有,而原尿和尿液中没有,说明O为大分子蛋白质;P血浆和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说明P为葡萄糖;Q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说明Q为尿素,A正确。
【题目】(2015·揭阳)血液流经某些器官时,血液中的废物将减少,这些器官是
①肝脏 ②脾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⑤
【解析】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A符合题意。
【题目】一个正常人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能分别被全部重吸收、大部分重吸收、部分重吸收的物质依次是( )
A. 水、葡萄糖、无机盐
B. 葡萄糖、水、无机盐
C. 葡萄糖、无机盐、水
D. 无机盐、水、葡萄糖
【解析】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题目】取某健康人体内不同部位液体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g/100mL)请分析表中数据,判断样品2是
A. 血液 B. 血浆 C. 原尿 D. 尿液
【解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从表格中看出,样品1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因此样品1是血浆;样品2中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微量,因此样品2是原尿;样品3中没有葡萄糖、没有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3是尿液,C正确。
【题目】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肾单位由①②③组成
B. 某人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他最有可能病变的部位 为④
C. 血液经过②③的滤过形成尿液
D. 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解析】试题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管组成的,A错误;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B错误;尿的形成包括:③肾小球和②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C错误;所以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D正确。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