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分类汇编: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对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中可以不加入有机物

B. 培养基最好采用液态培养基有利于观察

C. 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D. 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和马路边小摊贩的烧烤所放出的烟雾会造成的污染是:

A. 水污染    B. 土壤污染    C. 大气污染    D. 噪声污染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A. 农田大量焚烧秸杆    B. 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 不注意废旧电池的回收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3月29日是世界节能日,人们的节能意识正日趋增强,下图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   )

A. 砍伐热带雨林    B. 燃烧化石燃料

C. 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    D. 滥捕野生动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的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一部分湖水变臭,鱼虾难以生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工业污水的排放    B. 森林的乱砍乱伐

C. 生物入侵    D. 臭氧层的破坏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酸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还腐蚀建筑物

B. 酸雨主要发生在工厂林立的城市及近邻

C.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威胁人们的健康

D. 酸雨是工厂排放的烟雾造成的,与机动车排放尾气无关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下列关于使用农药、化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可造成水质污染    B. 可造成土壤污染

C. 可造成大气污染    D. 有利于保护生物圈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近年,沙尘暴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室效应引至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引至全球变暖    B. 人类盲目开发森林和草原

C. 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    D. 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约为(    )mL.

A. 500    B. 400    C. 550    D. 750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下列不是酸雨对生物直接危害的是(    )

A. 危害植物的芽和叶     B. 使河流、湖泊酸化,鱼虾受到影响

C. 造成水土流失     D. 使土壤养分变化,植物不能吸收利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国人口从1979年的9.75亿到2009年的13.35亿,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A. 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能源枯竭    B. 产生大量垃圾

C. 人类竞争压力过大    D. 以上都对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能量流向(  )

A. 稻子    B. 所有植物    C. 所有生物    D. 人类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量减少    B. 森林减少    C. 水生生物减少    D. 人类活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以下行为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 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C. 少用一次性筷子

D. 大量砍伐森林,促进经济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人类行为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 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    B. 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

C. 大量引入国外优势树种    D. 举办美食节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叙述中,不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

A. 推广生物防治,减少环境污染

B.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

C. 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D.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在下列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中,我们中学生目前能做到的是

A. 节约粮食    B. 节约用水    C. 节约用电    D. 以上都能做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A. 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 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 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 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农民设计了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通过_____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蔬菜大棚,蔬菜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进行_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

(2)稻草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进行发酵,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被称为_____,能够把有机物分解为_____。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_____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资料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资料二)岳阳市总面积约15019平方公里,水面积451.68万亩,水田391.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36.4%,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资料三)岳阳市拥有洞庭湖60%的水域面积,鱼类资源丰富.每年在3月初开始有约110天左右的禁渔期.每年向湖区投放大量人工培育的多种鱼苗.   

(1)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蛙声一片”与水稻丰收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据调查,我市农田中蛙的种类和数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有________.(请写出2点)   

(2)资料二体现了岳阳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________的多样性.   

(3)在年捕捞量保持稳定且略有增长的同时,近年来鱼类资源检测显示,洞庭湖经济鱼类的比例从2012年起逐年上升,请从资料三中归纳原因________.   

(4)为实现“一极三宜”中宜居这一目标,你作为岳阳市的一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你准备怎么做?________(请写出2点).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题目】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指的生物关系是_____.

(2)“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所说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_____等无机盐.

(3)移栽樟、桂花等园林植物时,幼苗根部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剪去部分枝叶的目的是降低_____作用,有利成活.

(4)果树开花季节,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从果树自身原因分析是因为果树的_____不足.

(5)某病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_____数目明显偏高.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中央电台播放特别节目《望长城》中,提及我国西部的“楼兰国”,西汉时曾森林茂盛,草原广袤,生态优越,人丁兴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态平衡被破坏,如今一片荒漠草木不生.据文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森林的哪些保护作用_____?

(2)该事实启示人们,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放在生态系统的_____的普遍联系中,放在立体交叉的生物网络和生态系统的_____过程中加以考察.

(3)现在,许多公民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试分析这种作法的理由_____.

(4)如果你的周围进行着人为捕杀野生动物或乱砍伐森林破坏其栖息环境的作法,你会怎样做_____?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题目】面对雾霾天,人们为了避免吸入有害物质而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可是,你知道吗,为人们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绿色卫士”也会被雾霾所侵扰.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雾霾天气下,细小的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将叶片表皮上的________ 阻塞,从而影响外界的_________气体进入叶片,缺少了此原料,植物_________作用就会受阻.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就会减少.此外,叶片的该结构被阻塞,植物体内的水分也难以蒸发,因此植物的________ 作用也会降低.植物依靠根系吸收的________ 和____也无法及时输送到叶片.长此以往,叶片会患上“缺素症”,从而导致叶片枯黄,甚至枯死.   

(2)作为一名公民,面对如此的恶劣环境,你能提出改善“雾霾”天气的良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