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等量清水 呼吸 酒精 碘液 有无二氧化碳,装置中叶片经处理后都变蓝色 蒸腾
【解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
(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进行科学探究时,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它因素都相同,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在图③中,大烧杯里的液体是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其作用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淀粉遇碘变蓝,在图④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验证是否有淀粉产生。
(4)若“二氧化碳不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则在其它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预测实验结果是:绿色植物在有无二氧化碳环境中均能制造有机物,因此装置中的叶片滴加碘液后都变蓝色。
(5)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密闭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在透明钟罩内壁上有小水珠,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从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来的,也有小烧杯中液体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