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 B D 光 丙 二氧化碳 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光照、合理密植等(答出一条,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该实验属于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和二氧化碳的实验。本实验中有2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乙和丙二氧化碳的有无。甲叶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乙、丙叶的对照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解答即可。
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放氢氧化钠溶液)、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暗处理: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牵牛花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将该装置放置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是植物蒸腾作用和水分蒸发散失的水分;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快速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把小烧杯放在内盛清水的大烧杯中,隔水加热。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4)甲叶片中①处没遮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遇碘液变蓝色,②处用黑纸片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遇碘液不变蓝色;乙组装置与丙组装置的区别是丙里面是清水,乙里面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乙叶片③处由于缺乏原料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遇碘不能变蓝色;而丙叶片④处由于环境中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遇碘变蓝色;故D符合题意;
(5)甲叶片②处遮光部分不变蓝,①处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由于装乙叶片的玻璃瓶内盛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将里面的二氧化碳都吸收掉了。乙叶片不变蓝,丙变蓝,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说明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6)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