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是( )
A. 红灯停绿灯行
B. 老马识途
C. 寒冷使人打哆嗦
D. 小婴儿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哭
【解析】
(1)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等。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脑干)参与即可完成。(2)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例如,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会迅速走进教室;行人听到身后的汽车喇叭声,就会迅速躲避等。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复杂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而且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ABD、 红灯停绿灯行、老马识途、小婴儿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哭,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ABD不符合题意。
C、寒冷使人打哆嗦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题目】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 )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血管 D. 神经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分布、功能如表:
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有的静脉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静脉位置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与伴行的动脉相比,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手背上的一条条“青筋”实际上是静脉。故选B。
【题目】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 )
A. 心脏 B. 动脉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根据毛细血管的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进行分析回答.
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利于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所以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题目】张老师到西藏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故选:B
【题目】原尿与血液相比较,主要区别是原尿中不含有 ( )
A. 血细胞和无机盐 B.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C. 尿酸和尿素 D. 葡萄糖和蛋白质
【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D正确。
【题目】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A.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A错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有反射弧来完成,B正确;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有反射弧来完成,C错误;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出现反射活动。出现反射还需要有适度的刺激。如果刺激过小或过强,反射活动都不能发生,D错误。
【题目】协调人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 ( )
A. 小脑 B. 大脑 C. 脊髓 D. 脑干
本题考查的是小脑的功能,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协调人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是小脑。故选:A。
【题目】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脑 B. 脊髓 C. 神经组织 D. 神经元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题目】对血液有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②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对血液有滤过作用的是“肾小球”。
【题目】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
(1)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_。
(2)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 ]__________。
(3)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这个反射活动的传导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这个反射活动类型属于__________ 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5效应器。
(2)1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这个反射活动的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这个反射活动类型属于非条件反射。
【题目】观察放人抗凝剂的血液的实验中,将10 mL的新鲜的人体血液和抗凝剂混合,10分钟以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分层现象,据图回答问题。( 填字母)
(1)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成分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部分(填字母),除上述功能外,其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氧气进人血液以后,主要由图中________部分(填字母)血细胞来运输。
(3)能吞噬病菌的血细胞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部分(填字母),
(1)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有凝血和加速止血的作用。(2)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1%~92%,血浆蛋白约占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3%。(3)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4)图中A是血浆,B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是红细胞。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所以血液中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成分是图中所示的A(血浆)部分,除上述功能外,其还具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2)C是红细胞,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所以氧气进入血液以后,主要由红细胞即图中C部分血细胞来运输。(3)白细胞,体积最大,有细胞核,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图中B部分有白细胞,能吞噬病菌。
【题目】图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请根据实验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需在乙图的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图2中的[2]是_________血管。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擦拭小鱼的身体,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图2中1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动脉,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3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是静脉。
【题目】下图是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意,当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血管C内的血液变成___________血。
(2)如图乙所示,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毛细血管时发生气体交换,__________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图甲表示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二氧化碳浓度低,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血管C内的血液变成动脉血。(2)图乙表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题目】下图是肾单位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肾单位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组成。(用序号回答)
(2)当尿液流经结构5时,发生 _________ 作用,形成尿液。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7肾小管外毛细血管、6肾动脉、8收集管。
(1)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5肾小管。肾小体包括3肾小球和4肾小囊。因此,肾单位由图中的序号3、4和5组成。(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当尿液流经结构5肾小管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