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是原出自《列子·天瑞》的一则寓言,后来成为成语,一般常被用来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心。 杞人忧天的故事 杞国(周代诸侯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了怎么办,因此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人很担心他这么忧愁下去,便前去劝他,说天是气体组成的,不会塌下来。杞人又问:“如果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吗?”劝他的人回答说:“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气,掉下来也不会伤人。”杞人又问:“那地陷了怎么办?”劝他的人说:“地则是由土壤添塞,充满各处,是不会陷下去的。”杞人听了松了一口气,非常高兴。那个去劝他的人也松了口气,非常高兴。 杞人忧天的出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天瑞》 杞人忧天的意思 “杞人忧天”后成为中国一句常用的成语,常用来指那些不必要的担心,例如杜甫的“但求椿寿永,莫虑杞天崩”就是这个意思。但也有人用杞人忧天来表达忧患意识,例如李白的“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就是说虽然皇帝看不到自己的一片诚心,但他仍像杞人忧天那样为国忧虑。当代也有一些人主张杞人忧天反映了一种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的番外 钱锺书在《管锥编》第二册记载英国小说《海外轩渠录》(即《格列佛游记》,编者注)写飞浮岛国(Laputa,后来宫崎骏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动画片《天空之城》,编者注)的人民“愁虑无宁晷”(neverenjoyingaminute’speaceofmind),一天到晚害怕“天体将生变故”(theirapprehensionsarisefromseveralchangestheydreadinthecelestialbodies),例如“惴惴恐日轮渐逼地球,行且吸而吞之,以是寝不安席,生趣全无”(theycanneithersleepquietlyintheirbeds,norhaveanyrelishforthecommonpleasuresoramusementsoflife)。钱锺书认为这段叙述跟“杞人忧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ps:本文参考了“杞人忧天”的维基百科。忧天的杞人,有人视其为愚蠢,也有一小部分人不这么看——无论如何,今天的人重新去审视这则寓言,应该能读出另一番意味。希望大家喜欢“杞人忧天”这则古老的故事。 ——查字典诗词网副总编贺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