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一春天来了,天暖和了,许多花都开了。树林里,花丛中,经常看到小蜜蜂等很多小虫子。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蜜蜂更是到处可见。在孩子们的心中,小蜜蜂的形象一直是勤劳可爱的。在外面玩的时候,很多孩子会去追捉蜜蜂,还会有调皮的孩子去捅蜂窝。这些行为都非常危险,因此有必要让幼儿知道招惹蜜蜂会带来危险,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招惹、捕捉蜜蜂,简单了解被蛰后的急救方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知道躲避它们。 活动准备: 1、故事《生气的小蜜蜂》。 2、课件。 3、故事挂图。 4、音乐《春天》。 5、蜜蜂、蝴蝶、小白兔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生气的小蜜蜂》,了解招惹蜜蜂带来的危险。 1、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并提问:小蜜蜂为什么要蛰三个小朋友?看到蜜蜂后怎么办?遇到成群的蜜蜂追过来怎么办? 2、(出示挂图《遇到蜜蜂怎么办》)教师结合挂图小结:看到蜜蜂应该尽量避开,千万别去招惹它们。遇到成群的蜜蜂应该赶快跑开躲避。如果来不及,就用衣服或其它东西遮住头、脸等外露部位,并迅速蹲下。千万不要大喊大叫,扑打蜜蜂,这样会激怒蜜蜂,引来更猛烈的袭击。 二、了解一些被蜂蛰后的急救常识。 提问:如果被蜜蜂蛰伤后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总结兰兰妈妈的做法:如果被蜜蜂蛰了,一定要赶紧拔出毒刺,用肥皂清洗伤口,必要的时候要到医院治疗。 三、了解几种常见的有危险的小虫子。 1、(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蜜蜂、马峰、黄蜂,引导幼儿观看蜂刺,了解各种蜂蜇人时,毒液就会被注入人体,使人皮肤红肿,产生水泡,甚至会中毒死亡。蜜蜂蛰人后也会马上死去,所以它们不会轻易哲人。马峰、黄蜂的攻击力很强,被它们蛰到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去捅它们的蜂巢。 2、(播放课件)教师结合画面分别介绍蜘蛛、蜈蚣等小虫子。很多蜘蛛、蜈蚣等小虫子也会带来危险,不能用手去碰,要远离它们。 四、我们到野外去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在野外游玩时,千万不要在靠近蜂巢的地方,更不要去捅蜂窝;尽量穿上长袖衣服、并戴上帽子;万一被蛰,不要哭,不要用手去抓被蛰的部位,要赶快找大人帮忙。 五、和幼儿一起扮演蜜蜂、蝴蝶、小白兔,跟随音乐《春天》出去做游戏。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扮演小蜜蜂、蝴蝶、小白兔,唱起歌,跳起舞,出去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太集中,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本节活动课我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其中,并结合挂图集中幼儿注意力。通过看课件了解其它常见危险的小虫子,加深幼儿对本节活动内容的印象。在最后,我选了和本节活动季节有关的表演来结束活动,使本节活动课更加丰富多彩。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二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和排序图片,用完整的语句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图片内容。学习词:着急。 2.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独创性。 (二)情感目标 知道在自己或别人有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或帮助他人。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蜜蜂木偶,教师用大图片一套,字卡:着急、录音机、磁带。 2.幼儿每人一套小图片、排序板。 (二)知识经验准备 了解蒲公英的特性与作用。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木偶,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放录音:小朋友,我是小蜜蜂。昨天我去采花蜜时遇到了危险,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我的同伴将这件事拍了下来,现在将相片带来给你们看。 2.出示图1,发展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及独创性。 教师出示图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理解图意:相片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它怎么了?你知道小蜜蜂为什么快要掉到湖里了?(让幼儿从图片内容联想到图片外的内容)小蜜蜂快要掉进湖里了,它的心情会怎样?(学习词:着急)让幼儿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小蜜蜂,这时候你会怎样使自己不掉进湖里?如果你去救小蜜蜂会用什么方法?怎样救?启发幼儿大胆想像,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然后老师与其他幼儿进行集体分析,分析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于幼儿的独创性想像给予肯定。出示木偶小蜜蜂:谢谢小朋友们给我想出这么多的方法。 3.出示图2、图3,理解图意,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操作小蜜蜂木偶:你们想知道后来我是怎样脱离危险的吗? 你们看了这两张相片就知道了。出示图2及图3,请幼儿分别讲一讲图中的内容:这两张相片中又有谁呢?它们在干什么?教师:这三张相片里讲了小蜜蜂的故事,但是前后位置弄乱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蜜蜂将相片排好,并将故事内容讲给大家听,要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幼儿操作图片及排序进行排图讲述。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能遵循事情发展的规律进行排图讲述。最后请有代表性的幼儿进行讲述,要求幼儿讲述时语言完整、连贯。 4.增添新的讲述经验。 教师:除了用这样的顺序排列相片,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排这些相片?故事的内容又是怎样的?让幼儿再重组图片进行讲述,如有不同的排列,请幼儿讲述给大家听,集体分析这种方法行不行。只要故事的情节合乎客观规律,有说服力,就给予肯定。 5.引导幼儿知道在自己或别人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勇敢地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但是附近没有人帮助你,你会怎么办?如果你看到别人有危险时,你又会怎样做?(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四、各领域渗透 艺术:让幼儿将自己所想出的救小蜜蜂的方法都画出来,再结合其他图片进行讲述。 社会:让幼儿进行“遇到危险怎么办”的主题活动,知道遇到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救或帮助别人脱离险境。 五、生活中渗透 引导幼儿知道遇到危险或困难时,首先要考虑怎样自救摆脱困境:要保持镇定,不要慌乱;当别人遇到危险或困难时,要积极勇敢地帮助别人摆脱困境。 六、环境中渗透 将图片投放到语言角,让幼儿进行排序,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故事情节。 七、家庭中渗透 让幼儿将图片带回家,排图并讲述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平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教幼儿一些自救常识。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三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蜜蜂! 教学目标: 1、练习钻过障碍物,学习低头弯腰的钻。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牛皮筋两根(缠有彩色的皱纸);篮筐两只;彩色的.纸花为幼儿人数的3-倍(花中摘上一黄花纸片当花蜜);蜜蜂贴纸与幼儿人数相同;蜜蜂姐姐(教师扮演);布置场地如下: 彩色的皱纸皮筋拉成障碍物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教师扮演“蜜蜂姐姐”带小蜜蜂飞到场地上,自由找点,学做模仿操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是不是很好呀,你们还记的蜜蜂是怎么叫的么,我听听看? 幼:嗡嗡嗡…… 教师:噢~贝贝班呀有这么多可爱的小蜜蜂呢!春天马上就要走了,小蜜蜂呀要赶紧采花蜜多准备一些粮食和吃的!所以呀小蜜蜂说她好忙好忙!想请贝贝的小蜜蜂们一起帮助她采花蜜,你们愿意帮助小蜜蜂吗? 幼儿:好 教师:今天蔡老师呀就要跟你们一起做一只可爱的蜜蜂姐姐,我们一起轻轻的飞出去吧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学蜜蜂飞) 小蜜蜂,嗡嗡嗡,采花蜜,爱劳动(学蜜蜂采花蜜) 二、讲解游戏“小蜜蜂采花蜜”。 1、讲解游戏(幼儿睡觉状闭上眼睛) 老师:嗡嗡嗡,贝贝班的小蜜蜂们,我是蜜蜂姐姐,我来跟你们一起采花蜜了呢。(蜜蜂姐姐拍拍翅膀转圈) 教师:(指指花园)你们看,花园里许多的花开了,请小蜜蜂们和我一起去采花蜜好吗? 教师:可是小蜜蜂们,你们看,花园外面为了一圈什么呀 幼儿:…… 教师:噢~小蜜蜂要知道,它叫做篱笆,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是不是也要好好的保护它,采花的时候不要碰到它,先看蜜蜂姐姐是怎么穿过小篱笆,去花园采花蜜 2、示范游戏 蜜蜂姐姐示范一次,“蜜蜂妈妈(请主班老师扮演)”边看边解说:先轻轻的飞出家门。飞过草地,低头弯腰钻进篱笆(小篱笆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花园的,所以我们也要保护好小篱笆,不要碰到小篱笆,这样它就不会受伤了)来到花园。采回花朵,钻出篱笆(同样)飞回家,采下花蜜放进篮子里,按要求成功采花的幼儿,蜜蜂妈妈在幼儿才回来的小花上画一个笑脸,反之,则画一个哭脸。(“蜜蜂姐姐”示范两次,一次没有做到全部的要求,触碰到篱笆,获得一个哭脸的小花;第二次示范正确,获得一个笑脸的小花) 教师:小蜜蜂眼睛亮,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蜜蜂姐姐两次拿到的小花一个是哭脸,一个是笑脸呢 幼儿:噢~原来是这样,蜜蜂姐姐第一次采花蜜的时候不小心让我们的小篱笆受伤了呢,所以小花它也不高兴的哭了,那我们的小蜜蜂们会好好保护小篱笆,小花都开心的笑起来吗? 幼儿:…… 请部分“小蜜蜂”跟姐姐去采花蜜,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掌握情况,小节游戏的优缺点以及注意事项。 3、游戏开始 男生女生分组进行两次,要求幼儿不用手去触碰篱笆,要爱护它们。谁用手碰过才回来的花上,蜜蜂妈妈画一个难过的表情。提醒幼儿每次采到一块花蜜就马上回家(及时进行点评) 蜜蜂姐姐和小蜜蜂集体进行两次。提醒“小蜜蜂”们钻篱笆是要注意安全,费的要轻轻的稳稳的,不要拍的太快,以免碰头 三、游戏结束 1、“小蜜蜂”们都回家休息,整理队伍 2、评价游戏情况,表扬爱劳动,认真学习本领的“小蜜蜂”之处个别不够之处 3、学蜜蜂飞,飞回教师休息进餐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热情,每个幼儿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了活动。由于班级人数实在是过于庞大,分组的时候每组的人数超出了预先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纪律散乱,不好控制现场,导致到最后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忘记了有“规矩“这回事。 小百科: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是膜翅目重要的类群。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四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如何把这种天性发挥到一个受益的层面上,使幼儿在动的过程中得到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的体会。而舞蹈正是一个十分不错的选择,让幼儿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又培养其对音乐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得到一种欣赏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体会。而我们学校欠缺的,正是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的能力培养。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对于舞蹈的体会也许是空白的,正是打基础最好的时机,对舞蹈这种艺术能力培养是十分急需的。 针对小班幼儿肢体动作发展的程度,以及小班幼儿从未接触舞蹈的这一现况,设计了小班舞蹈《小蜜蜂》。以学习舞蹈动作中基本动作小碎步为课题设计的中心,让幼儿在体验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勤劳采蜜的快乐情景中,学习舞步小碎步,当一只快乐采蜜的小蜜蜂。能感受音乐节拍做动作,并获得一种对小蜜蜂勤劳不懒惰表示认同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知道小碎步用脚步则么表现。 2、用小碎步表现蜜蜂飞的情景。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学习并认识基本舞步小碎步。 2、感受小蜜蜂勤劳不懒惰的精神。 活动准备: 《小蜜蜂》mp3音乐,小蜜蜂手偶一个,小蜜蜂胸饰若干,红黄蓝大小花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小蜜蜂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一起来和客人老师问个好!(客人老师好!)老师还带了一个特别的朋友来和大家认识呢! 2、出示手偶小蜜蜂,念出儿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飞到西,飞到动。 不怕雨,不怕风。 采花蜜,勤劳动。 (评析:手偶蜜蜂的出示十分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儿歌《小蜜蜂》则让幼儿在舞蹈活动中不是只学舞蹈,穿插了语言学习的部分。儿歌也让幼儿对小蜜蜂的勤劳有了初步的情感体会。)二、学习基本舞步—小碎步。 1、师:小蜜蜂可爱不可爱呀?你们喜不喜欢小蜜蜂呀?(可爱,喜欢)那有没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领?(会飞,会采蜜等等)2、师:小蜜蜂是则么飞的呢? 幼儿自由想像各种小蜜蜂飞的样子,教师总结: ①飞的时候高高的,小脚尖点地,后跟离地,形成飞的最高的样子。飞起来的时候轻轻的,小脚轻轻点地踏步。 ②我们把这种脚的动作叫做“小碎步”。 ③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乐跟随教师一起来表演一遍小碎步。 3、师:小蜜蜂是则么采蜜的呢? 幼儿自由创编各种蜜蜂采蜜的动作,教师总结: ① 做蜜动作,屈膝微蹲,弯腰,头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轻轻摇晃小脑袋。 ② 请能干的小朋友上来示范采蜜动作,全班幼儿跟随音乐来完整做一边蜜蜂采蜜动作。 4、学习完整舞蹈动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五一、活动名称:小蜜蜂 二、生成背景: 春暖花开,在寻找中、远足中、游戏中,我们曾先后两次带孩子来到“延中绿地”寻找春天的足迹。由此,我们与孩子、家长、一同进入了以学习教参中的主题“小花园”为主线的一系列关于春天的活动。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好奇、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百花园中的小精灵让他们产生了好多的疑问: 老师飞来飞去的是蝴蝶对吗? 老师我知道蝴蝶正在采蜜呢? 老师昨天我家飞进了一只小蜜蜂,我好怕。妈妈说它要咬我的。 …… 对于孩子们的疑问和相互间的谈话,老师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或是否定孩子,而是根据孩子们生成的问题,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热点话题预设活动——“小蜜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如何习得知识,如何激发他们的情感,是教师思考活动设计的关键。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音乐活动和情景式环境创设为切入口,通过亲身扮演小蜜蜂来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在游戏中知道蜜蜂的勤劳和喜欢采蜜的特质。 三、内容与要求: 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孩子认识春天里小蜜蜂的特征。 四、材料提供: 音乐素材:铃儿响叮当、小熊走、蜜蜂飞、蜜蜂做工 扮演道具:服装、头饰、镜子、黄色小桶 环境支持:“春娃娃”、桃花若干朵、ppt、花香喷雾 五、活动与指导: 1、欣赏音乐故事“蜜蜂与小熊”。 提问:听了故事你喜欢小蜜蜂还是小 熊?为什么你喜欢小蜜蜂呢? 2、游戏:勤劳的小蜜蜂。 重点:扮演小蜜蜂,了解小蜜蜂的外形特征和勤劳、喜欢采蜜的特质。 3、音乐游戏:“蜜蜂和小熊” 4、分享品尝蜂蜜。 六、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运用多种手段让孩子通过直接体验帮助他们认识小蜜蜂的明显特征,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改变了以往学科式的教学,充分考虑孩子学习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活动的整合性,让幼儿人人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使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帮助了孩子更有效地学习。 2、教学活动的设计有递进性,层次清晰,有浅入深、有目的地选用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并有效地整合了数、思想品德、运动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情感。 3、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应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孩子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六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昆虫并知道它们的运动方式。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儿歌。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语言游戏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将找到的“朋友”与动词相匹配。 活动难点:能根据自己找到的昆虫朋友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花丛场地,各种“昆虫”。 2.幼儿对部分常见昆虫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师幼扮演蜜蜂入场。 师:蜜蜂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蜜蜂妈妈带你们一起到花丛中去玩!准备好了吗?(听音乐《蜜蜂做工》入场) 师:蜜蜂宝宝们都到了吗?你们猜猜看,花丛里除了我们蜜蜂宝宝,还有哪些朋友?(蜻蜓、蝴蝶……) 师:还有吗? 师:蜜蜂妈妈现在就来找一个好朋友出来,仔细看看,我找到了谁。”(听音乐《找朋友》) 师:我找到的朋友是谁啊?(蚱蜢) 师:和小蚱蜢打个招呼。(小蚱蜢,你好)蜜蜂宝宝你们好! 师:小蚱蜢要念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仔细听哦。 儿歌:一只小蜜蜂呀,飞进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师:小蚱蜢是怎样运动的呀?(跳)是跳呀,跳呀。来我们一起说说看,跳呀,跳呀。 师:想跟小蚱蜢一起念这首儿歌吗? 2.学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请你们赶快找个空地方站站好,我们一起念儿歌。(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2遍) 师:你们念得真好,老师真喜欢你们,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请蜜蜂宝宝们赶快坐下来。 二、到花丛中找朋友,尝试创编儿歌 1.在音乐中去找朋友。 师:刚才蜜蜂妈妈从花丛里找到了好朋友蚱蜢,花丛中还藏了很多朋友呢,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 师:那请你们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一边去花丛里找朋友吧。 2.说说找到的朋友。 师:蜜蜂宝宝们,你们找到了哪些朋友呀?(蜻蜓) 师:蜻蜒是怎样运动的啊?(飞的)是飞呀,飞呀。 幼:我找到了蜗牛。 师: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呀?(爬呀,爬呀) 师:还有谁找到了不一样的好朋友?(蟋蟀) 师:蟋蟀是怎样运动的啊?(跳呀,跳呀) 3.创编儿歌。 师:蜜蜂妈妈找到了蚂蚁,我要把找到的朋友编到儿歌里。 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蚂蚁,爬呀,爬呀。(教师示范) 师:谁来试一试把你的朋友编到我们的儿歌里? 4.请幼儿编儿歌。 先请一名幼儿表演(如蝴蝶飞)。 师:还有哪些宝宝找到蝴蝶的?一起来试试看。 师:那刚才是一只小蜜蜂,现在有这么多的小蜜蜂,应该怎么说?(一群小蜜蜂呀) 师:你们念得真好,现在请找到蚂蚁的宝宝来把你的朋友遍进儿歌里。 师:还有谁找到不一样的朋友? 幼:我找到了蟋蟀。 师:那我们请找到蟋蟀的宝宝来把蟋蟀编到儿歌里。 5.在游戏中复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真能干,把找到的朋友都编进儿歌了,想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吗? 师:那我们赶快走到圆圈上来! 师:我们先请找到蚂蚁朋友的蜜蜂宝宝到中间来,现在我们先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然后把蚂蚁朋友编进儿歌里,呆会我们再交换,好吗? 师:蜜蜂宝宝们,我们一边唱找朋友的歌曲,一边绕着这个方向走哦!(再次游戏复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你们还想找到哪个好朋友呀?(蟋蟀) 师:那请小蟋蟀到中间来。 师:你们念得真好!还有哪些宝宝没到中间来呀? 师:我们请找到蚂蚁朋友的宝宝到中间来。 5、结束部分,送“朋友”回家 师:蜜蜂宝宝们,游戏好玩吗?我们先坐下来休息一会。 师:玩了这么久了,我们的朋友都累了,要把它们送回家休息,这里是会飞的朋友的家,这里是会爬的朋友的家,这里是会跳的朋友的家,你们愿意把它们送回家吗? 师:送的时候不要忘记说“好朋友,我把你送回家”。 师:送完的宝宝到妈妈身边来吧,我们也要回家休息了。(“蜜蜂妈妈”带“蜜蜂宝宝”回家)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七活动目标: 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能理解歌词的内容。 准备材料:小蜜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 重点难点: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做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蜜蜂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勤劳的采集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3、教师弹唱一遍《爱劳动的小蜜蜂》。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弹唱几遍歌曲,幼儿可以模仿小蜜蜂飞一飞,采一采蜜。 6、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7、复习歌曲《蚂蚁搬豆》,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八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昆虫并知道他们的运动方式。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儿歌。 3、能积极参与活动,在语言游戏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儿歌。 活动重难点: 能将找到的昆虫与动词相匹配。 能根据找到的昆虫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小蜜蜂头饰一个;板画:花丛;各种昆虫头饰若干。 2、幼儿对部分常见昆虫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小蜜蜂,引出儿歌《一只小蜜蜂》。 (1)师:今天天气可真好,蜜蜂宝宝飞到了一片花丛中玩耍,它玩的可开心了,它东飞飞,西飞飞,突然它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位好朋友,这位好朋友会是谁呢? (2)师:它是谁?(小蚱蜢)小蚱蜢是怎样运动的?(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么? (3)师:小蚱蜢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仔细听哦! 2、学习儿歌《一只小蜜蜂》。 (1)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蚱蜢,跳呀,跳呀。 (2)师:小蚱蜢的儿歌好不好听啊?那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呀? (3)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念儿歌2-3遍。 二、出示昆虫头饰,尝试创编儿歌。 1、出示小蜗牛,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 (1)师:花丛中,除了小蚱蜢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昆虫宝宝,小蜜蜂接下来又遇到了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2)师:蜜蜂宝宝又遇到了谁?(小蜗牛)小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呀?(爬)是爬呀爬呀,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3)小蜗牛也想到那首好听的儿歌里去,我们一起帮帮它好吗? (4)师:一只小蜜蜂呀,飞到花丛中呀,东飞飞,西飞飞,找到一只蜗牛,爬呀爬呀。 2、请幼儿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宝宝,引导幼儿说一说找到的昆虫宝宝并尝试创编儿歌。 (1)师:你们都找到哪些昆虫宝宝啊?(小蝴蝶) 师:蝴蝶宝宝是怎么运动的呢? (2)师:还有谁找到了不一样的昆虫宝宝?(小蚂蚁) 师: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3)师:还有吗?(小蟋蟀)它是怎么运动的? (4)师:请你们动动小脑筋,把你们找到的昆虫宝宝编进儿歌里好吗? (5)请找到小蝴蝶的小朋友上台来说一说儿歌。 (6)请找到小蚂蚁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 (7)请找到小蟋蟀的小朋友上台来编一编儿歌。 三、结束部分,送昆虫宝宝回家。 (1)师:宝宝们,今天和这么多昆虫宝宝做了这么好玩的游戏,你们开心吗?昆虫宝宝也很开心,但是呀,他们玩了这么久,很累了,他们想请宝宝们把他们送回家,你们愿意吗? (2)出示昆虫宝宝们的“家”,请宝宝们送昆虫宝宝回家。 师:这里是会爬得昆虫宝宝的家,这是会跳的昆虫宝宝的家,这里是会飞的昆虫宝宝的家,可千万别送错了哦。送完的宝宝也去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我的这次活动是小班语言活动,总体来说我对这次的活动还是较为满意的,活动的结果也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在教态上我有我的优势,我运用了动作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事实证明这一点对于我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间的学习儿歌和后面的游戏环节,我还是很好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将他们的兴趣一直维持到最后,整个活动的环节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清晰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度也是比较自然的,这是我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结尾处我将我原本的设计做了一些改变,本来的设计是让孩子自己找到昆虫宝宝,然后自己创编,最后再将昆虫宝宝送回家,这样能够让每个孩子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但是,由于我们班是新生班,因为害怕到时候局面会很混乱,就做了一些改变,变成了由我来引导创编,然后就加上一个游戏《找朋友》,这样活动组织的就比较顺利,但是这样也有了一些缺点,就是我太过于关注创编的个体了,但是对于别的小朋友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没有给大部分小朋友动手动脑的机会,在后面的游戏上,对教具的使用也不够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加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