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二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一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小结 4+cl2--光→ch3cl+hcl c2h6+cl2-光→c2h5cl+hcl 2.c6h6+br2—fe→c6h5br+hbr 3.c2h5oh+hbr--加热→c2h5br+h2o 4.c6h6+hno3--h2so4水浴加热→c6h5no2+h2o 6.c6h5cl+h2o--naohcu,高温,加压→c6h5oh+hcl 7.c2h5cl+h2o—naoh→c2h5oh+hcl 3cooc2h5+h2o--无机酸或碱→ch3cooh+c2h5oh 9.(c17h35coo)3c3h5+3naoh→c3h5(oh)3+3c17h35cooh 二.加成反应 2=ch2+h2→ni加热→ch3ch 3 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 14.c2h2+h2--ni,加热→ch2=ch 2 c2h2+2h2--ni,加热→ch3ch3 15.c2h2+2hcl--催化剂,加热→ch3chcl2 2=ch-ch=ch2+br2→ch2=ch-chbr-ch2br 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12=ch-ch=ch2+2br2→brch2-chbr-chbr-ch2br 3cho+h2–ni→ch3ch2oh 2oh-(choh)4-cho+h2--ni→ch2oh-(choh)4-ch2oh 21.c6h6+3h2—ni→c6h12(环己烷) 22.c6h6+3cl2--光→c6h6cl6(六六六) 2=ch2+h2o--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h3ch2oh 三.消去反应 3ch2oh--浓h2so4,170℃→ch2=ch2↑+h2o 3ch2br+naoh--醇,加热→ch2=ch2↑+nabr+h2o 四.酯化反应(亦是取代反应) 3cooh+ch3ch2oh--浓h2so4,加热→ch3cooc2h5+h2o 27.c3h5(oh)3+3hno3--浓h2so4→c3h5(ono2)3+3h2o 28.[c6h7o2(oh)3]n+3nhno3(浓)--浓h2so4→[c6h7o2(ono2)3]n+3nh2o 29.[c6h7o2(oh)3]n+3nch3cooh--浓h2so4→[c6h7o2(oocch3)3]n+3nh2o 30.葡萄糖+乙酸乙酸酐 五.水解(卤代烃、酯、油脂的水解见上,亦是取代反应) 3coona+h2o→ch3cooh+naoh 3ch2ona+h2o→ch3ch2oh+naoh 33.c6h5ona+h2o→c6h5oh+naoh 34.c17h35coona+h2o→c17h35cooh+naoh 35.(c6h10o5)n+nh2o--淀粉酶→nc12h22o1 1 淀粉麦芽糖 36.2(c6h10o5)n+nh2o--h2so4,加热→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37.(c6h10o5)n+nh2o--h2so4,常时间加热→nc6h12o6 纤维素葡萄糖 38.c12h22o11+h2o--h2so4→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39.c12h22o11+h2o--h2so4→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40.蛋白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各种a-氨基酸 六.氧化反应 (一)被强氧化剂氧化 41.2c2h5oh+o2--cu或ag→2ch3cho+2h2o 42.c6h12o6+6o2→6co2+6h2o+热 43.2ch3cho+o2→2ch3cooh ★44.5ch2=ch2+6kmno4+18h2so4→6k2so4+10co2+12mnso4+28h2o ★45.5c6h5ch3+6kmno4+9h2so4→5c6h5cooh+3k2so4+6mnso4+14h2o ★46.5c6h5ch2ch3+12kmno4+18h2so4→5c6h5cooh+5co2+6k2so4+12mnso4+28h2o (二)被弱氧化剂氧化 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43cho+2cu(oh)2加热→ch3cooh+cu2o↓+2h2o 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2[ag(nh3)2]oh→nh4hco3+2ag↓+3nh3+h2o +2cu(oh)2加热→co2+cu2o↓+3h2o +2[ag(nh3)2]oh→nahco3+4nh3+2ag↓+h2o 4+2[ag(nh3)2]oh→nh4hco3+2ag↓+4nh3+h2o +2[ag(nh3)2]oh→nh4ocoor+2ag↓+3nh3+h2o +2[ag(nh3)2]oh→hcoonh4+2ag↓+3nh3+h2o +4[ag(nh3)2]oh→nh4hco3+4ag↓+7nh3+2h2o +4cu(oh)2加热→co2+2cu2o↓+5h2o 七.还原反应 3coch3+h2--ni→+h2--ni→ch3oh 61.c6h5ch=ch2+4h2--ni→c6h11ch2ch3 八.加聚反应 2=ch2→[ch2-ch2]3-ch=ch2→[ch-ch2]n 2=chx→[ch2-ch]2=cf2→[cf2-cf2]n 2=chcn→[ch2-ch]2=c-cooch3→[ch2-c]n 2=c-ch=ch2→[ch2-c=ch-ch2]n 2=ch-ch=ch2→[ch2-ch=ch-ch2]n 2=ch-ch=ch2+nc6h5ch=ch2→ [ch2-ch=ch-ch2-ch2-ch]n或[ch2-ch=ch-ch2-ch-ch2]n 71.3chch→c6h6(苯)2=ch2+nch3-ch=ch2→ [ch2-ch-ch2-ch2]n或[ch-ch2-ch2-ch2]n 九.缩聚反应 72.h-n-ch2-c-oh+h-n-ch2-c-oh+...→h-n-ch2-c-n-ch2-c-...+nh2o 6h5oh+nhcho---浓hcl,加热→[c6h3ohch2]n+nh2o --cooh+nho-ch2ch2-oh→[co--cooch2ch2o]n+2nh2o 十.其他 (一)有机物跟钠的反应 75.2ch3ch2oh+2na→2ch3ch2ona+h 2 76.2c6h5oh+2na→2c6h5ona+h2↑ 77.2ch3cooh+2na→2ch3coona+h2↑ (二)炭化 78.c12h22o11--浓h2so4→12c+11h2o (三)分子间脱水 79.2c2h5oh--浓h2so4,140℃→c2h5oc2h5+h2o (四)氨基酸的两性 2-cooh+hcl→[ch2-cooh]cl- 2-cooh+naoh→ch2-coona+h2o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 高二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二篇1:高二有机化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坚持“三个面向”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一批“合格+特长”的四有新人。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一期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规范的解题技巧,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对规定的化学实验能很好的完成。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重要的原理的应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集体备课:坚持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程序:个人自备→集体讨论→形成讨论稿→个人修改使用。 2、教学案的设计: 新授课教学案设计环节:课前预习(基础部分)→课中学习(重点部分)→课后提高(应用部分)→学后反思(总结部分) 讲评课教学案设计环节:效果点评→存在问题→知识回顾→自主纠错合作探究→学法指导总结提高→反馈练习→学后反思 在集体讨论前提下,教师轮流执笔编写教学案。 3、作业布置: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形成,狠抓作业数量和质量 4、批改辅导:尽量全批全改,利用课余时间和自习时间加大对辅导对象的辅导力度 5、教学进度安排: 1 2 篇2: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进度计划表 x x x中学至 教师: 任教班级: 科目: 化 学 教 学 进 度 计 划 篇3:《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教学计划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一、研究物质层面: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设置在于学习有机化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此设置意图,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目标中就加大关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的联系和应用。 三、措施 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 3、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 4、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比如做乙醛的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种加热方式,反应中注意的事项,反应后试管的洗涤方法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 要知其所以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5、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⑴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⑵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⑶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我要按照成绩排出了化学后进生和较差生的名单,对于较差生,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多提问,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差生,我则决定利用课后给他们经常补课,经常给他们布置一点任务,利用课前上课的几分钟检查。每天给他们一点任务,完成后大加赞扬,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习结束也要当天过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进度安排 篇4: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 高二化学组 2013-1-22 《有机化学基础》 模块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二年级共有20个教学班,其中14个理科班,本学期化学教学内容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必修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有机化学的原理及有机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①利用每周三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百分率。 ③还要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学案和周周练的习题。④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以利于课堂的实施,⑤选择最优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使本学科 的教学稳步推进。 4、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 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 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 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促优补差工作可在晚自习或周六周日进行。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6,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选修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不孤立的进行教学,把握当前内容为主,连带复习前面的知识,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7、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8. 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声、光等。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选修3 这一模块探索到物质微观结构,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并且这一模块的理论艰涩、隐晦、难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型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实施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的理解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六、具体落实措施 1.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时坚持选修小组、必修小组每天讨论制度,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2.在每一章新课开始之前,由备课组长进行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备难点、明确新教材难度的把握,并提供详细的教案、课件,为全组成员提供资料,共同探讨,提高效率。当然,虽然任务分到了各个负责主备的老师处,但全体成员都会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筛选题目,适当补充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力争做到减负增效。认 真出好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认真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4.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章完后进行一次单元小考,每节课前5分钟,做一些巩固练习。5.认真做好阶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及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结合本年级的现状,对于文科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要求在上学期将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化学 1、化学2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复习,准备迎接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争取在本学期内将选学的《有机化学基础》全部结束。并准备学业水平测试。 7.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本学期,在高二年级竞赛班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在下学期的化学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8.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9.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七、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篇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教学计划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简析 (一)研究物质层面: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 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三、措施 1、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化学源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 3、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 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 4、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⑴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⑵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⑶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四、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高二有机化学教学工作总结篇三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物质的性质) 第五章 烃 第一节 甲烷 一、甲烷的分子结构 1、甲烷:ch4,空间正四面体,键角109º28′,非极性分子 电子式:天然气,沼气,坑气的主要成份是ch4 2、甲烷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点燃 ②可燃性:ch4+2o2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4+cl2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ch3cl+cl2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光光 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ch2cl2+cl2 光 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chcl3+cl2 光 c+2h2(制炭墨)④高温分解:ch4 第二节 烷烃 一、烷烃 1、烷烃:碳原子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称为烷烃(也叫饱和链烃) 2、烷烃通式:cnh2n+2(n≥1) 3、烷烃物理通性: ①状态:c1-c4的烷烃常温为气态,c5-c11液态,c数>11为固态 ②熔沸点:c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c原子数相同时,支键越多,熔沸点越低。③水溶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烷烃的命名 原则: ①找主链——c数最多,支链最多的碳链 ②编号码——离最简单支链最近的一端编号,且支链位次之和最小 ③写名称:支链位次—支链数目—支链名称某烷 5、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特点: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6、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不同的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特点:(1)分子式相同(化学组成元素及原子数目,相对分子质量均同);(2)结构不同 类别: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碳链异构书写原则: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支链位置由中心到边上,多个支链排布由对到邻到间,碳均满足四键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同ch4)①稳定性 n1点燃②燃烧:ch)o2nco2(n1)h2o n2n2(n2③取代反应 ④高温分解 (8)环烷烃:c原子间以单键形成环状,c原子上剩余价键与h结合的烃叫环烷烃。(9)环烷烃通式cnh2n(n≥3)(10)环烷烃化学性质:(1)燃烧(2)取代反应 高温第三节 乙烯 烯烃 一、不饱和烃 概念: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叫做不饱和烃。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乙烯分子中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上。 三、乙烯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溶解性 溶沸点 密度 (通常)无色 稍有气味 液体 难溶于水 较低 比水小 四、乙烯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2co2+2h2o(1)燃烧氧化ch2=ch2+3o2纯净的c2h4能够在空气中(或o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 (2)催化氧化——乙烯氧化成乙醛 点燃 2、乙烯的加成反应 ①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ch2=ch2+br2 → ch2br—ch2br ②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 ch2=ch2+h—ohch3ch2oh 加热,加压③乙烯与h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④乙烯与卤化氢的加成 催化剂ch3—ch2cl ch2=ch2+hclch3—ch2br ch2=ch2+hbr 3、乙烯的聚合反应 聚乙烯中,有很多分子,每个分子的n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是混合物。类推可知,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高聚物)都是混合物。 4、加成反应 概念:有机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5、聚合反应:由小分子相互结合成高分子的反应。 五、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催化剂催化剂(1)反应原理(2)实验用品 药品的用量: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1(温度不同,产物不同)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10、乙烯的主要用途 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 11、烯烃 概念: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烯烃。 12、烯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烯烃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注意:无甲烯);(2)密度都随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13、烯烃的化学性质 同乙烯相似,烯烃同系物分子内都含有c=c双键,因而性质相似。(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且火焰明亮,产生黑烟。 (2)都有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来鉴别烷烃和烯烃。(3)都能发生加成、加聚反应。 第四讲 乙炔 炔烃 1、乙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2 电子式: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hc≡ch 空间构型:直线型 2、乙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通常)水 有机溶剂 没有没有气味 气体 略小于微溶 易溶 颜色 空气 3、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4co2+2h2o 可燃烧性:2c2h2+5o2可被kmno4溶液氧化。(2)加成反应 点燃另外,有: 4、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药品:电石、水(通常用饱和食盐水)原理:cac2+2h2o→c2h2↑+ca(oh)2 (1)棉花的作用:防止反应产生的带有电石小颗粒的泡沫冲出并堵塞导管(2)注意事项 ①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的原因:a.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b.反应中电石易粉碎 ②控制反应的速度的方法: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来和电石反应,以降低反应速度,同时用分液漏斗来控制加入饱和食盐的快慢与多少以降低反应速度 ③点燃乙炔前必须先检验乙炔的纯度(3)产品的收集、分离、提纯及检验 ①收集方法:一般不用排空气法而用排水法收集 ②除去杂质h2s和ph3的方法:用硫酸铜溶液洗气 ③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炔烃 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链烃叫做炔烃。 6、炔烃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1)少于4个c原子的,常温下都是气体;(2)密度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3)沸点都随c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7、炔烃的化学性质 含有官能团“c≡c”,与乙炔性质相似 (1)燃烧都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火焰明亮,有浓(或黑)烟;(2)都能使br2(ccl4)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3)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8、烃完全燃烧的有关规律 (1)等物质的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n+反之越少。 (2)等质量的烃(cnhm)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的多少决定于氢的质量分数,即 mm的值,n+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44m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多,n反之越少。 (3)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co2越多,氢的质量分数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4)最简式相同的烃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都有:①混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及质量分数不变;②一定质量的混合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质量不变,生成的co2的质量均不变。 (5)对于分子式为cnhm的烃: ①当m=4时,完全燃烧前后物质的量不变; ②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减少; ③当m>4时,完全燃烧后物质的量增加 第五讲 苯 芳香烃 1、苯的分子结构 (1)三式:分子式c6h6 (2)空间构型: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以六个碳原子为顶点的平面正六边形。 2、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沸点比水的沸点低(80.1℃)熔点比水高(5.5℃)。苯有毒。 注意:苯与水混合振荡静置后分层,苯层在上,水层在下,这是萃取实验常用的方法。(2)化学性质 苯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不同于饱和烃及其它的不饱和烃(烯烃或炔烃)具体表现为较易发生取代反应,较难发生加成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12co2+6h2o 2c6h6+15o2苯燃烧时火焰明亮,冒大量黑烟,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2)取代反应 ①硝化 点燃②卤化 ③磺化:苯与浓h2so4在70~80℃时反应,生成苯磺酸。 (3)加成反应:在一定温度下,ni做催化剂,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3、苯的同系物 (1)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并符合cnh2n—6(n≥6)通式的烃,是苯的同系物。 等都是苯的同系物。 (2)由于苯环上的侧链位置不同,而使其同分异构现象比较复杂,如分子式为(c8h10)烃中属芳香烃的就有四种,即: (3)化学性质:苯的同系物分子中的侧链和苯环相互影响,使两者的化学活性均有所活化。 ①氧化反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若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则氧化产物均为 ②取代 (苯甲酸) (3)加成4、芳香烃 概念:在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第六节 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分馏 (1)石油的成分: 组成元素: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总含量平均为97~98%(也有达99%的),同时还含有少量硫、氧、氮等。石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状态:大部分是液态烃,同时在液态烃里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2)石油的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①石油的分馏: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 ②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裂化有热裂化和催化裂化: 2.煤 ①组成:煤中除了碳元素外还含少量的硫、磷、氢、氧、氮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si、al、ca、fe)。因此,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和物。 ② 煤的干馏 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第一节 卤代烃 1、烃的衍生物:从组成上,除含有c、h元素外,还有o、x(卤素)、n、s等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从结构上看,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者原子团取代而衍变成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者原子团。如:卤素(—x)、羟基(—oh)、羧基(—cooh)、醛基(—cho)、硝基(—no2)、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 3、溴乙烷三式: 分子式:c2h5br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br或c2h5br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密度比水的大。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取代反应)c2h5—br + h—ohc2h5—oh + h—br 2)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试剂:溴乙烷、强碱(naoh或koh)的醇溶液 条件:加热 方程式: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6、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 分类:①根据卤素原子不同: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②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多少:一卤代烃、多卤代烃。 ③根据烃基不同: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芳香卤代烃。7.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a.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一氯代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增大,但密度下降。 c.相同碳原子的一氯代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d.烷烃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由于极性的增强,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卤代烃沸点、密度均增大。 8.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a.水解反应 b.消去反应 注意:消去反应发生时,与连有卤素原子的碳的相邻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醇naoh第二节 乙醇 醇类 一、乙醇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电子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官能团:—oh(羟基) 2、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沸点78.5℃,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是一种有机溶剂,俗称酒精。3.化学性质: (1)乙醇的取代反应: a、乙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a、mg、al、ca等):属于取代反应,也属于置换反应 2na+2c2h5oh→2c2h5ona+h2↑ mg+2c2h5oh→(c2h5o)2mg+h2↑ 2al+6c2h5oh→2(c2h5o)3al+3h2↑ b、乙醇与hbr的反应: 浓h2so4 c2h5oh +hbr c2h5br+h2o c、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浓h2so4 c2h5oh + c2h5ohc2h5—o—c2h5+h2o 140cd、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 此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同时又是吸水剂。(2)乙醇的氧化反应: 2co2+3h2o a、燃烧氧化:c2h6o+3o2 (1)乙醇燃烧火焰为淡蓝色 (2)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为: yzy点燃cxhyoz(x)o2xco2h2o 422b、催化氧化: 点燃 结论1: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催化氧化。 结论2:如果羟基连在端边上的c原子上则生成醛,如果连在链中间的c原子上则生成酮。(3)乙醇的消去反应 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乙烯气体。结论3:在醇分子中只有当与羟基(—oh)直接相连的c原子的相邻的c原子上连有h原子(至少1个),才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4、乙醇的工业制法 (1)工业制法:ch2=ch2+h2oc2h5oh(乙烯水化法)高温,高压催化剂 c2h5oh(发酵法)淀粉c6h12o6 催化剂 二、醇类 1、概念:醇是分子中含有跟链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结合的羟基(—oh)的化合物。 如:ch3ch2ch2oh、ch2=ch—ch2oh、等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nh2n+1oh或cnh2n+2o 3、分类:饱和醇,不饱和醇、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脂肪醇,芳香醇等 4、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 酶酒化酶 (2)催化氧化反应: 2r—ch2oh+o2 2r—cho+2h2o (3)消去反应: 24 r—ch2—ch2ohr—ch=ch2+h2o cu或ag浓hso 5、醇的同分异构体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oh位置异构 类别异构:与同c原子的醚类同分异构 第三节 苯酚 一、苯酚 1、分子结构:分子式c6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或c6h5oh 官能团:羟基(—oh) 2、物理性质:通常状况是一种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俗称石炭酸,熔点为43℃,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会使溶液浑浊,但65℃以上能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有毒,会腐蚀皮肤。 3、化学性质: (1)酸性: 2 +2na+ naoh+na2co3(酸性h2co3> >hco3) ↓+nahco3 —+h酸性弱于h2co3,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h2↑ +h2o +nahco3 + 2 + co2 + h2o (2)取代反应: a、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侧定)b、与浓硝酸反应:(3)加成反应: + 3h2 催化剂 △ (4)显色反应:使fecl3溶液变紫色。(可用于检验苯酚的存在)(5)氧化反应:在空气中被o2氧化而显粉红色,能被kmno4溶液氧化而紫红色褪去。 二、酚类 1、概念:酚是分子中含有跟苯环或其它芳香环上c原子直接相连的羟基(—oh)的化合物。 2、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 实例 ch3ch2oh c6h5—ch2oh c6h5oh 官能团—oh—oh—oh 结构特点—oh与链烃基—oh与芳烃侧—oh与苯环直相连 链相连 接相连 主要化性(1)与钠反应(2)取代反应(1)弱酸性 (3)脱水反应(4)氧化反应(2)取代反应(5)酯化反应(3)显色反应 特性 红热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与fecl3溶液体(生成醛或酮)显色反应。 第四节 醛 醛类 一、乙醛 1、乙醛:分子式c2h4o 结构简式ch3cho,官能团—cho(醛基)。 2、乙醛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水、有机溶剂互溶 3、乙醛化性: (1)加成反应:ch3cho + h2 ch3ch2oh(此反应也叫还原反应)还原反应:加h或去o的有机反应(2)氧化反应:加o或去h的有机反应 2ch3cho + 5o2 4co2 + 4h2o 2ch3cho + o2 2ch3cooh(催化氧化法制乙酸)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3nh3+2ag↓+h2o (用于检验醛基)(产生光亮的银镜故叫银镜反应)银氨溶液:往agno3溶液中加稀氨水,产生沉淀,继续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为止,所得的溶液叫银氨溶液。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新制)(红色沉淀)(用于检验醛基) 4、工业制法 24(1)ch≡ch+h2och3cho ni燃烧催化剂水浴agso(2)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二、其它重要的醛 1、甲醛:hcho俗名蚁醛,常温下为气体,易溶于水,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用于杀菌、防腐。 2、甲醛化学性质:相当于2个—cho (1)氧化反应: hcho+4[ag(nh3)2]oh4ag+(nh4)2co3+6nh3↑+2h2o (2)还原反应:与h2发生加成反应,醛:分子里由烃基跟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饱和一元脂肪醛:cnh2no(n≥1)酮:由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r—c—r′ 同碳数的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第五节 乙酸 羧酸 一、乙酸 1、乙酸:c2h4o2,ch3cooh,俗名醋酸,固态时乙酸称冰醋酸 2、乙酸官能团:—cooh(羧基)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强于h2co3 ch3coohch3coo+h 2ch3cooh+2na 2ch3coona+h2↑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ch3cooh+nahco3 ch3coona+co2↑+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2)酯化反应:醇与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二、羧酸 由烃基和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羧酸。一元饱和脂肪酸的通式为cnh2n+1cooh(cnh2no2) 1、甲酸:hcooh(可看作含1个—cooh和1个—cho (1)具有—cooh性质 ①酯化反应hcooh+c2h5oh h2so4— + cu水浴 hcooc2h5+h2o ②酸性:强于ch3cooh(2)具有—cho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 hcooh+2cu(oh)2 △ co2+3h2o+cu2o↓ 2、高级脂肪酸: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油酸:c17h33cooh 3、苯甲酸(安息香酸): 4、hooc—cooh 乙二酸,俗名草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