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 2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大范例图——数量为5——9的数群卡学具: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感知7以内的数 1)看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2)说数字举相应数量的数群卡。 2、目测数群(出示数群卡)今天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来了多少?你是怎么看,怎么数的?(启发幼儿先看大数再接着数小数) 3、给数群卡排队现在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排排队。幼儿讲述,教师操作。“应该把谁排在最前面,为什么?现在谁的数量最多? 4、引导幼儿感知8、9的数量1)现在请一个小朋友来给这些小动物,送圆点朋友。(请个别幼儿操作,根据数群卡数量,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要求其他幼儿在别人操作时,能够安静、认真的看。集体检查他的操作结果)2)做动作,进一步感知8、9的数量教师说数字8或9,幼儿根据要求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要求幼儿能够安静倾听,并按要求做动作) 二、幼儿操作 听数字,取雪花片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数字几,你们就取几个雪花片。看谁拿的准确。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能够认真倾听老师讲,并能够安静操作的幼儿。 2、组织幼儿收拾用具,结束本次活动。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2设计意图: 植树节快到了,三月的天空温暖和很多,路边的大树在随风舞动,植树节的日子快到了,这是春天的气息,这是大地母亲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植树节的味道越来越近了,每年我们的小朋友都会到郊区植树,为城市的绿化做出自己小小的义务。义务植树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全球人类的义务。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并懂得在植树节里我们要干什么。 2.了解树和人类的重要关系,知道如何爱护花草树木。 3.体验种树、浇树保护环境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尘暴的图片、小水桶、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沙尘暴的危害 1.老师出示沙尘暴的图片,幼儿自由讨论在沙尘暴的天气里的自身感受。 2.比较沙尘暴与绿色环境的不同,并说出喜欢哪一种环境,为什么? 二、切入植树节主题 1.老师请幼儿猜猜今天是什么节日?(老师适当提醒是有关于树的一个节日)。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在植树节里我们该干什么?怎样爱护小树?(浇水、施肥、松土等等)。 三、我们一起行动在植树节 1.老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并带上工具(水桶、小铲子、舀水的容器)。 2.老师组织幼儿浇树,邀请两个或三个小朋友一组把水舀到树坑里,或者拿小铲子给树松土,要求全体幼儿都参与到其中,体验植树节的乐趣。 3.老师拿照相机记录幼儿在植树节的活动。 四、活动延伸 老师要求幼儿从家带盆栽,放到教室里,教会幼儿如何照顾好花草树木。 活动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是增长知识的手段,动手动脑是探索发现的途径。这次活动课,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极高,不但知道了各种树木的名称,而且对其特点和功用也有了大致了解,更是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有的幼儿对观察到的不能运用比较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还有待于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说多教多引导。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3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一些习俗。 2.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准备: 1.诗朗诵、革命歌曲等 2.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主持人: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清明缅怀先烈”。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说起清明节,就不由得让我们想到杜牧的古诗《清明》。 一、请听第一小组诗朗诵——《清明》 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二、王雨涵给大家带来了清明节的资料。 清明节的习俗: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主持人:谢谢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三、下面请听江恩珺给大家讲故事。 主持人: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四、第三组的同学还给大家带来了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象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象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鲜红的热?? 谱写的英雄赞歌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五、主持人: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烈的爱国精神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六、主持人宣布,《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4【教学目的】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巩固对中心意思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中心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与内容】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哪几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荷花的形状? 2、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它的区徽主要以什么作图案?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理由什么? ?答案要点】 ①、它的区徽主要以荷花作图案,因为澳门的地形宛如一朵出水芙蓉。 ②、澳门长期沦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受外族管制,但澳门人民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宛如荷花一般,志趣高洁。 同学们知道,春有桃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澳门人民之所以用莲花作为区徽的图案,由此看来,荷花在澳门人民心目中有不凡的意义。对莲的这种认识自古就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人颂莲言志的短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诵,初领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认真地听一遍本课的配乐朗诵,听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问题:①、把你对莲的描绘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上横线;②、思考如何复述课文内容。 三、课文复述,感知文意(学生发言) 刚才听了一遍课文朗诵,之前,同学们在预习课上已经结合课下的注释,对本课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哪几位同学能为我们复述一遍课文内容?(提示:可以按原文内容直述,也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主要观点进行变式阐述) 四、录像欣赏,加深文意 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理解课文,请欣赏、感知一段精彩的录像。 五、课文分析,探究文意(展现莲的定格画面) 悠扬的音乐、声声入耳;精美的画面、映入眼帘。一段精彩的录像,确实把我们带入了对莲的一片遐思之中。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我们一起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和探究性的分析。 首先,请一名学生起来有表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带着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1、作者在文中把莲比作什么?——把莲比作君子。 2、你认为我们生活中君子的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生活中的君子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具有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3、文中是从哪些角度、用了哪些语句来展现莲花的品格?你认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写体态、香气方面的句子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写风度方面的句子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样写的用意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以上几位同学对莲的感悟和分析都很全面,对赞美莲的语句找得非常准确。为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莲的美好印象,请同学们一起把描写莲的语句齐诵一遍。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5当今的孩子被当做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们幼儿园位于城郊结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结合我园的情况特制定这次主题。关键词:中班体育、武术、国粹、太极、素质 一、活动主题: 国粹-武术 二、活动背景: 有一天早晨,我刚到幼儿园就接到一个电话,是家长打来给孩子请假的,问其原因是生病了。我们幼儿园位于城郊结合的地方,大部分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只一味的娇惯孩子,不加强对孩子身体的锻炼。导致天气稍微一变化就会有很多幼儿容易生病。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特殊状况,抓住这个机会特制定了这次主题:国粹-武术。通过对武术的学习,增加幼儿的身体素质,远离疾病。 三、活动内容: ?太极你不急》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武术太极的学习,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2、幼儿在活动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太极拳套路,及推掌、收掌等动作。 3、通过活动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马步;掌握太极顺口溜。 2、背景音乐两段,幼儿打太极视屏一段。 3、班级区角中已布置有太极动作分解图。 4、幼儿已掌握"切西瓜"游戏的玩法。 六、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视频,了解太极。 1、请幼儿欣赏视频-太极。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小结:在这段视频里我们小朋友看到的是:我们中华武术"太极拳",你们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去玩个游戏吧。(在音乐声中,孩子跟着老师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到达活动场地。) (二)、游戏"切西瓜": 幼儿围成圆站好,师发出口令"一个大西瓜",幼儿就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师发出口令"一个西瓜切两半",幼儿分开拉成两个圆圈,以此类推。 (三)、师幼共同学习太极拳: 1、播放音乐,教师进行太极拳表演。 师:老师今天打的这套太极拳和一个水果有关,谁能告诉我是哪种水果呢?(西瓜) 3、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练习太极动作。 一个西瓜圆又圆(双手在胸前作太极抱球动作)一刀下去成两半(一只手作扶西瓜状,另一只手作刀状绵绵地向下劈)你一半来(双手左捋)他一半(右捋)给你你不要(双掌略蓄劲向左前推)给他他不收(双掌略蓄劲向右前推)那我怎么办(双掌微快回收)。 4、教师分解动作,幼儿进一步学习: 教师分句教幼儿说顺口溜边分步教幼儿打太极拳。 (幼儿练习时教师提醒幼儿马步要稳,呼吸要自然) (四)、播放音乐,师幼共同练习: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说顺口溜打太极拳。 (五)、放松活动: 幼儿一边说顺口溜,一边做放松活动。 (123抖一抖,抖抖手臂,抖抖腿,抖呀抖呀抖呀抖;345拍一拍,拍拍手臂,拍拍腿,拍呀拍呀拍呀拍;567敲一敲,敲敲手臂,敲敲腿,敲呀敲呀敲呀敲。) 七、活动简析: 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观看视频增加幼儿对学习太极的欲望。在教学中我采用先动后静的方法,开始我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学习太极动作时让孩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调整状态,使自己尽快的投入到太极动作的学习中。然而自编的顺口溜给本是缓慢、枯燥的太极动作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也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马说优秀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评析:巩固练习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明显,既实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赋予了情感色彩,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判断练习,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