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学生赊账吃零食,家长怒砸店!真相反转惹怒全网:“你儿子这样,都怪你!”
中小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缺乏时尚的消费意识。
而校园周边的各类文具店、小吃店等消费场所,
都会出现或明或暗诱导孩子任性消费的现象,
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近日,一个零食铺允许孩子赊账,而孩子却无力偿还。
家长知道后竟然一怒之下把摊子砸了,
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下面这个事件。
01
赊账买零食
事情是这样的,江西南昌王女士的女儿在南昌立德朝阳中学读初一,
最近,她去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女儿总有零食吃。
王女士很纳闷,自己没给过女儿零花钱,她哪来的钱买零食呢?
结果一问才知道,这居然是女儿赊账买的。
一天女儿放学后王女士看见一位开私家车的摊主在学校附近卖零食。
而摊主只要问清楚学生是哪个班级的,然后让学生签名字,就可以让学生“赊账”。
![]()
事后摊主再找家长要钱,她觉得这是引诱学生。
而摊主也觉得自己没错,自己卖的是卷饼、烤肠、饭团等填饱肚子的食物,
摊主说“孩子饿,很多家长也都是心疼孩子,都在这边拿吃的。
家长也都是晚上再给钱,而且赊的也不多,也就五六十,七八十”
王女士发现摊贩还有个小本子,就是说不止一个学生,里面记了很多名字。”
王女士说,如果孩子不敢跟家长讲赊账的事,孩子就会去小偷小摸,
而这对孩子将来成长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02
一怒砸摊
没想到像王女士说的话竟然成为真实案例了,
2022年5月12日,在湖南武冈,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
平时喜欢吃零食,但平时受爸妈管控较严,没有多余的钱买零食。
这时,学校附近的小卖部,提出了“可以赊账”的特殊优待。
不知不觉,这个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在小卖部赊欠了将近一百块。
眼看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孩子自知没有能力偿还,又不敢告诉家长,
遂在家中偷钱进行偿还,没想到却被爸爸逮了个正着。
知道事情真相后,孩子爸爸去找小卖部理论,发现孩子赊欠账目全是垃圾零食,更是火冒三丈,要求孩子当街下跪。
生气的爸爸将小卖部砸了,目前砸店的家长已被行政拘留。
![]()
事情上传网络后后,大多数网友都觉得,这位爸爸实在太过分:
“家长不满足孩子,孩子才会偷钱,啥都不清楚砸小卖部的家长,真是有毛病。”
“难道不应该先把账结了,再回家教育孩子吗?”
“这样挺好的,孩子也不饿不着了,爸爸应该感谢这种商家。”
但是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商家的做法是诱导小学生消费的行为,
“赊账多少有点像校园贷一样的陷阱。”
“赊账养成习惯后,孩子想吃就会来,统计下来就会有一笔很大的开支。”
“赊零食比玩具还恶劣,这可是吃进肚子里面的,万一吃出个好歹来,摊主能负责吗?”
03
金钱观缺失
一个缺乏金钱意识和信用意识的人,可能一步走错,寸步难行。
小时候赊账吃零食的孩子,如果不好好纠正,长大后很可能会陷入网贷的深渊。
小时候偷拿家里零钱的孩子,如果不好好纠正,长大就可能偷鸡摸狗,闯出更大的祸事。
想到这些,我非常能理解那位爸爸的愤怒。
这远远不是一百块钱大小的事情,而是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方向。
当然,孩子爸爸选择用暴力来让孩子“长记性”,对孩子也是错误的。
他更应该给孩子的,是金钱教育,信用教育,和责任教育。
而孩子缺少金钱教育会有多可怕?一个个的案例简直触目惊心...
![]()
暑假里,杭州一个6岁小男孩在爸爸看电视时,偷偷清空了总金额7万元的购物车。
还有之前学爸写过的两个孩子打游戏花光了父亲的去世赔偿金,
11岁的女孩洋洋,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用妈妈的4张卡给网络主播,打赏了将近200万元。
![]()
还有一名16岁女孩把家里给弟弟治疗尿毒症的50多万救命钱打赏男主播。
这些孩子并不是不知道父母赚钱的不易,也不是故意使坏,
他们只是没有建立金钱价值观,不明白钱的价值,不知道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花钱。
04
建立价值观
自古以来,我们一直以贫穷为美德以谈钱为耻,金钱教育与性教育一样让家长们难以启齿。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能一味地给孩子屏蔽“金钱”,
新一代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可以从各种渠道打听到“赚钱小门道”,
与其让孩子偷偷走入歪门邪道,父母不如因势利导,让孩子掌握正确的金钱观。
不管我们是否羞于谈钱,钱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让孩子从小就有金钱概念,以后才不至于过于轻视金钱,过度消费;
或者太看重金钱,陷入各种诱惑。
学爸认为应该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去支配,不仅是希望孩子能对金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更是希望孩子拥有选择的快乐和自由,拥有支撑一生幸福的内在富足感。
真心希望,孩子们永远不被金钱所困,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