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3岁小学生放学路上捡到玉玺,上交博物馆后,后来情况如何?
每个男孩子小时候可能都会做一个这样的梦,某一天,自己机缘巧合下捡到一件宝物,从此人生走向巅峰。
诚然,这是故事中才会有的情节。不过,现实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半个多世纪里,还真就发生过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奇事。
那是1968年九月的一个下午,年仅十三岁的陕西少年孔忠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偶然间拾到一块方方正正的白色石头,石头上面还刻有字迹。

他搞不清楚这是什么,便将它带回家中,交由父亲处理。由此,一段关于吕后玉玺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贪玩少年捡到宝
孔忠良是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一户农民家的孩子,从小活泼好动,喜欢爬山玩水。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环境跟现在差距非常大,再加上本身就生活在农村。孔忠良几乎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水渠边,一边玩水,一边悠闲地散步回家。
这一日,十三岁的孔忠良照例来到水渠边,他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这条小水渠以后他可能不会长来了。
想到这里,他竟有点舍不得。还好今天天气不错,他决定下水走一趟。
挽起裤管,将布鞋挂在书包两旁,赤脚走在水渠里。
![]()
水流微凉,从两腿间缓缓流过。波光粼粼的河水清澈见底,有成群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孔忠亮开心极了,他向前驱赶着鱼群,鱼儿就在他的驱赶下四处游散。
突然,孔忠良发现水中有一个东西在闪闪发亮,那亮光一下子照进他的眼中,一时间晃得他睁不开眼。
调整好身姿,孔忠良再次向光亮处望去,只见水底的石缝儿处有一个白色物体,方正得很。
他踏着水,大步向前走去,来到白色物体面前,弯腰附身,把它从水中捡起。
“这是什么呀?”孔忠良将白色物体拿在手中,仔细端看。发现上面雕有一种动物的形象,孔忠良觉得那个动物像老虎,换个角度看,又觉得像狮子,甚至像只猫。
![]()
他走回岸边,干脆一屁股坐在青草地上,把玩起这个物件。他发现,这个白色物体的各面上有着鲜红的纹饰,看起来十分优美。在它的底部,还刻有四个大字。
孔忠良仔细端详这四个字,愣是不认识。这个物件通体乳白圆润,握在手里有种微凉的感觉。他有种感觉,这东西应该比较值钱,或许会是某种玉石宝贝呢。
想到这,他突然开始四处张望,见周围都没有什么人,便将这个物件悄悄塞进书包里,飞速奔跑回家。
还没进家门,孔忠良就冲着在院子里干活的父亲喊道:“爹,你快来看。”
孔忠亮的父亲孔祥发头也不抬,继续做着手中的农活。他了解自己的孩子,经常一惊一乍的,都已经习惯了。
孔忠良一边喊着,一边跑到父亲孔祥发面前。他打开书包,掏出那个物件,递给孔祥发看。
![]()
孔祥发斜眼瞄了一眼,就这一眼,他突然停下手中的农活。眼睛再也离不开这个物件,仿佛着了魔一般。
孔祥发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凭借着大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什么是玉,什么是石头,他还是分得清的。
儿子手中拿着的,不正是一块玉石吗!
孔祥发马上问道:“这东西你哪弄来的!”
“就是在河边捡的。”
“给我看看。”父亲说话的同时,一把拿过孔忠良手中的玉石,坐在一旁的木凳上,仔细端详起来。
孔祥发翻过来调过去,将这个物件的每一个侧面都看了个详细。
无论是纹饰,还是上面雕刻的动物,还有底部刻着的字迹,都不像是现代的东西。
孔祥发有种强烈的预感,这应该是一件文物。他把自己的判断跟儿子孔忠良说完后,孔忠良问道:“那咋办呐?”
孔祥发稍微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对儿子说道:“这个,我看得交给国家。”
第二天,孔祥发就带上儿子和这个神奇物件,前往陕西省博物馆。
![]()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说有人拿来一件古物想要作鉴定,马上派出专家来查看。
专家手捧着古物,又看了几眼孔祥发和孔忠良,用质疑的声音问道:“这东西你们哪里弄来的?”
孔祥发瞄了一眼儿子孔忠良,孔忠良便将自己如何捡到它的过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
专家了解后,又认认真真地查看了一番这个东西,然后说道:“这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文物,应该是汉代的,具体是什么用途,还要再查阅古籍,做进一步的判定。”
孔祥发一听是文物,顿时觉得自己这趟没有白来。
“既然是文物,那就归还给政府吧。”孔祥发父子二人纷纷露出朴实的笑容。
陕西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十分感动,要知道,陕西省的地下,可是埋着不少秦汉时期的古物。除了官方发掘的部分之外,民间也多有动作。
![]()
其中不乏以此牟利之人。
眼前的这对父子,捡到宝物后能主动上缴,实属不易。出于感谢,博物馆报销了孔祥发父子二人的来回路费20元。
回去的路上,父子二人心情舒畅,都觉得自己能为国家捡回宝贝,是一份无上的光荣。
与此同时,专家遍访古籍后,很快得出最终结论,这个文物的来历不简单!
“皇后之玺”问世
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传国玉玺乃是象征皇权之物。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文明中,有一块“皇后之玺”,它的价值,与那些传国玉玺相比,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孔忠良捡到的这件文物,正是那块历史上唯一的“皇后之玺”。有权力使用这块玉玺的人,则是一代传奇女子——吕后。
![]()
古籍《汉宫旧仪》有言:“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纽。”这十六字充分说明了皇后玉玺与皇帝玉玺没有本质的区别,可见当时吕后的权利之大。
这块“皇后之玺”采用一块完整的新疆和田羊脂玉石打造。玉石整体成色上乘,阳光下晶莹剔透,几乎不含任何杂质。
经由这块完整玉石雕刻而成的“皇后之玺”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
顶部雕有螭虎,周身雕有纹饰,底部是用篆体雕刻的“皇后之玺”四字。字迹清晰,笔锋遒劲,令整块玉玺的价值再上了一个层次。
“皇后之玺”现世,可算是那一年考古学界与文物界的一项大事,引来不少专业人士的关注。
陕西省博物馆也因为收藏了这件宝贝而名声大噪。
时间来到1991年,陕西省博物馆迎来扩建,“皇后之玺”也迎来乔迁之喜。
这一次,它被请进了更加宽敞、更加现代化的陕西新博物馆之中,有关它的故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
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后,为何只有这块被称为“皇后之玺”?
这如果细说起来,就不得不提吕后在当时的权势到底有多大了。
权倾朝野
提起汉朝,许多人都会想起那句让人热血沸腾的话,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汉朝在人们心中,可以比肩后世的唐朝。
如果细读历史,你还会明白,风光无限的汉武帝,若不是有祖上四辈的韬光养晦,外族和亲,与民休息,文景之治等一系列良策,便不会有后来的强盛汉朝,更不会创下逐匈奴于漠北的辉煌战绩!
这其中吕后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汉高祖尽管赢得了楚汉争霸的最终胜利,但也因此导致华夏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建国初期,国家的各个方面还是羸弱不堪的。
这时,西北边境的匈奴就经常借机侵扰边疆,刘邦忍无可忍,决定要亲自讨伐匈奴。
于是,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意气风发地杀向西北边疆,想要戳一戳匈奴的锐气。
![]()
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匈奴人骁勇善战,且军队数量,和装备都要好于汉朝军队。就算是一生戎马的刘邦,也在这次出征中吃了败仗,被困白登山。
最终,汉朝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来化解危机。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汉朝不得不改变对待外族的态度,采取和亲的缓和政策来避战修养。
在此期间,吕后开始展现出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先是参与设计诛杀韩信、彭越,震慑各大诸侯王,后又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
她强调“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农民耕种,同时放宽经商政策,使民间资金流动起来,最后,坚持不与匈奴交战。
相传又有一次,匈奴单于曾写给吕后一封信,信中内容措辞极尽挑逗挖苦之意。
![]()
性格刚毅的吕后看后,并没有发火,她一反常态地给匈奴单于又回信一封。
可见,吕后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这也是她能够与汉高祖刘邦共治天下的原因。
“皇后之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的历史意义极其厚重,是其他历朝历代“皇后之玺”所不能比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谁也无法想到,这样的一件宝贝,最后竟是被少年孔忠良捡到,还好孔忠良和其父亲孔祥发拾金不昧,主动将宝物上交,避免了“皇后之玺”流落民间。
现在的他,怎么样了?
许多人都会好奇,孔忠良捡到了这样一件大宝贝,国家到底有没有给他好处,他现在过的怎么样。
事实上,除了当年博物馆报销的20元路费外,国家还真的没有给孔忠良其他任何经济上的补助。
只是在2012年12月1日,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了一场“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的表彰活动,孔忠良应邀出席。
面对媒体记者时,这位已经快六十岁的老人显得很激动,他对媒体说道:“没想到还有人记得我呀!”
![]()
当媒体问道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时,孔忠良先是显得有些尴尬,随即便随和地说道:“自己虽然过得一般,但是生活上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记者马上又追问,问他是否后悔,后悔当年上交了这件“皇后之玺”。
如果不上交的话,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孔忠良的一生。
被问到这个问题,孔忠良显得有些犹豫,这犹豫的背后,并不是由于他后悔当年的做法,而是他想起自己的这大半生里,不断有人问过他同样的问题。
他想起了那一天,当他和父亲孔祥发从省城回来的那一天,全村老少早已经听说他们父子捡到了宝贝,送去了省城,都在他家门口等着他们哩!
见孔忠良和父亲孔祥发走过来,乡亲们马上围过来,问道:“怎么样,宝贝值钱不?”
孔祥发一脸憨笑,回道:“可值钱哩!”乡亲们马上来了兴致,继续追问道:“那政府给你们的好处,肯定不少吧?”
![]()
听了这话,孔祥发朴实的笑容变得有些忸怩,他犹犹豫豫说道:“啥也没给,只给了20元路费。”“啥!”
一旁的乡亲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更愿意相信,孔祥发有意隐瞒他们。
乡亲们失望甚至有些凄苦的眼神,就好像自己丢了宝贝似的!
他们都失望了,私下里议论起这件事情时,更是直言,孔祥发太傻!
捡到的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自己留着多好!这样的话,孔忠良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
每一次,他都是憨憨一笑,就当是没有听见,然后继续做自己手中的活儿。
唯一令他有些不舒服的就是,一些亲朋好友会时不时地提起这件事情,话语里流露出的遗憾之情,孔忠良听得一清二楚。
他曾尝试着解释,但结果发现没有什么用,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后来所幸,他不再解释,只是一笑而过。
陷在回忆里的孔忠良神情有些恍惚,记者见他半天没有回话,以为他没有听清,便又问了一遍,孔忠良这才从回忆里晃过神来。
![]()
他的目光突然变得坚定,对媒体言之凿凿地说道:“我觉得,国家的东西就应该交给国家,那时候我还小,我父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虽然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过得一般,但我爱我的祖国,我没什么本事,这样做,也算是为祖国做一份贡献了。”
孔忠良第一次面对媒体,显得很拘谨,这一段话,他断断续续说了很久。记者和在场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淳朴的赤诚。
很多时候,我们明白许多道理,可真到选择的时候,却总会偏离初衷。
其实,只有内心有坚定的信仰和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作出对的选择,就不是一件难事。
假若孔忠良当年私自藏起了这件“皇后之玺”,或者将它卖入市场,那么可能国家就此损失掉一段珍贵历史的佐证。
![]()
我们都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守护祖国的一草一木应当是分内之事,更何况是国家的珍贵文物。
孔忠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他高尚的品格,却是时代无比珍贵的宝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