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过后能不能正常开学,是家长们关心的事情。12月27日,教育部相关机构研制并发布《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明确了过完寒假恢复线下教学,并且对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学后如何做进行了细致规定,如此一来,全国中小学寒假之后正常线下开学几成定局。  梳理下来,我发现开学之后学校的防疫责任重大,要正常实施教学活动,学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方案中规定,高校除了开学这种特殊情况还有重点人员有核酸要求外,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大学生们终于可以过上正常美好无障碍的校园生活了。 中小学和幼儿园要求更严格些,不定时进行筛检、轮检、抽检,选择哪种方式根据疫情变化情况,还有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以后学校在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要紧盯防疫工作,及时掐灭病毒蔓延的苗头,保护在校师生的健康,这是防止疫情社会性大蔓延的重要一环。 外来人员进入校园,没有核酸证明恐怕是不行的,以后家长往学校送东西或者去开家长会,也许需要提前做核酸才能进入。  这里“没有疫情“更多是以核酸筛查结果核定的,但是病毒在爆发前有潜伏期,这可能会是一个容易出纰漏的地方。 出现感染者的班级会有相应的防控措施,如停课转线上等。之前流感爆发的时候有些学校就采取过类似措施,对此并不陌生。 其他未出现感染者的班级继续线下上课,不会再出现大规模停课、集体线上的情况。 家长担心的是,如果病毒反复感染,停课频繁发生,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还伤害孩子身体。有网友说: 这种担心如果出现,那真的是最坏的情况的。希望病毒能慢慢变弱,希望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发生。   学校保健室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一旦发现有发热、身疼等不适,及时报告老师并到保健室留观,告知家长接护。  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这是对其他人的保护。 这个规定提醒家长,让孩子有个健康的体质太重要了。如果孩子体质虚弱,频繁感染病毒,不仅会影响学习状态,更会因为需要频繁居家休息而落下功课。 所以,让孩子多锻炼,饮食均衡、休息好,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家长们也可以放心,在社会动态分配中,学校优先,即便发生聚集性疫情,学校药物和防疫物资的储备都是充分的。 这是国家给家长和老师们吃的一颗“定心丸“,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会不遗余力保护好祖国的未来。  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的方式对学校硬件和师资储备,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做到。 在现实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减少感染,则是需要各个学校领导冥思苦想、各尽所能去做的事情。  在特殊的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平时也注意不要把过多的担心和焦虑传递给孩子。 社会和学校会尽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寒假结束后,第一波感染高峰陆续过去,免疫屏障基本建立起来,在教育部《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保驾护航之下,全国中小学校正常线下开学,可以说已经万事俱备了。好好过寒假,多给身体储存些健康,提前做好开学准备。只希望春暖花开的时候,病毒能弱一些,让我们的孩子能在阳光下尽情欢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