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化学实验报告篇二实验步骤 (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木条不复燃 (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 木条复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 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化学实验报告篇三1.了解复盐(nh4)2so4·feso4·6h2o的制备原理; 2.练习水浴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3.学习fe3+的限量分析方法—目视比色法。 [教学重点] 复盐的制备 [教学难点] 水浴加热、减压过滤 [实验用品] 仪器:台秤、锥形瓶、水浴锅、布氏漏斗、吸滤瓶 试剂:(nh4)2so4(s)、3 mol·l-1h2so4、10%na2co3、95%乙醇、1.0 mol·l-1kcns、2.0 mol·l-1hcl、0.01 mg·ml-1fe3+标准溶液、铁屑或还原铁粉 (nh4)2so4·feso4·6h2o(392)即莫尔盐,是一种透明、浅蓝绿色单斜晶体。由于复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中的每一个组分的溶解度都要小,因此只需要将feso4(152)与(nh4)2so4(132)的浓溶液混合,反应后,即得莫尔盐。 fe + h2so4= feso4+ h2↑ feso4+ (nh4)2so4+ 6h2o = (nh4)2so4·feso4·6h2o 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简单流程:废铁屑先用纯碱溶液煮10分钟,除去油污 fe(2.0g) + 20 ml3mol·l-1h2so4水浴加热约30 min, 至不再有气泡,再加1 mlh2so4 ↓趁热过滤 加入(nh4)2so4(4.0g)小火加热溶解、蒸发至表面出现晶膜,冷却结晶 ↓减压过滤 95%乙醇洗涤产品,称重,计算产率,检验产品质量 (2)实验过程主要现象 2.硫酸亚铁铵的检验(fe3+的限量分析—比色法) (1)fe3+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0.01 mol·l-1fe3+标准溶液分别为:5.00 ml、10.00 ml和20.00 ml于3支25 ml比色管中,各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25.00 ml溶液中含fe3+0.05 mg、0.10 mg、0.20 mg三个级别fe3+的标准溶液,它们分别为ⅰ级、ⅱ级和ⅲ级试剂中fe3+的最高允许含量。 (2)试样溶液的配制 称取1.00 g产品于25 ml比色管中,加入2.00 ml 2.0 mol·l-1hcl溶液和0.50 ml 1.0 mol·l-1kcns溶液,用含氧较少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与标准色阶比较,确定产品级别。 (3)实验结果:产品外观产品质量(g) 产率(%)产品等级 1.第一步反应在150 ml锥形瓶中进行,水浴加热时,应添加少量h2o,以防feso4晶体析出;补加1 mlh2so4防止fe2+氧化为fe3+; 2.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应注意通风; 3.、热过滤时,应先将布氏漏斗和吸滤瓶洗净并预热; 4.第二步反应在蒸发皿中进行,feso4∶(nh4)2so4= 1∶0.75(质量比),先小火加热至(nh4)2so4溶解,继续小火加热蒸发,至表面有晶体析出为止,冷却结晶,减压过滤。 1.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溶液变黄,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 答:溶液变黄是因为酸少,fe2+变氧化为fe3+(黄),处理方法是在溶液中加fe屑,转为绿色溶液后,再加1 mlh2so4. 产率偏低:(1)热过滤时,部分产品流失;(2)反应不充分。 产率偏高:(1)出现fe3+后又加fe屑;(2)可能含部分(nh4)2so4。 化学实验报告篇四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 课时安排:3课时 二 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 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 溶 浅蓝↓ 溶 zn2+ cd2+ 结论 白↓ 白↓ 溶 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 溶 无色 氨水 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 zn2+cd2+hg2+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 黑 白 黄 黑 稀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no3 溶(△)溶 溶 溶 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 溶 cds黄↓ 溶 hgs黑↓ 不溶 hcl浓溶 溶 不溶 王水溶 溶 溶 - 解释及原理 m2+ + s2=ms↓ ms + h+ = m2+ +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 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 cu2+ 氨水 ↓浅蓝 溶 过量 - 解释及方程式 cu2++2oh=cu(oh)2↓ 2+ cu(oh) 2 + 4nh3=cu(nh3)4+2oh - 2、汞合物和应 内容 ag+zn2+hg2+结论 操作 ag2o↓褐 溶ag(nh3)2+溶 zn(nh3)42+无色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 - - ↓白 ↓白 zn(oh)2 + 4nh3=zn(nh3)42+ +2oh - 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 橙红↓ 解释 hg2++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 40% koh→ 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 ↓溶2+2ki=k2[hgi4](无色) 碘 配 合 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2scn=hg (scn) 2↓ ↓溶2++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scn 配 合 物 结论 白↓2++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 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 →1ml 10%葡 cu2o 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 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 置 -1 浅蓝↓ ↓溶 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 cu2+ +oh-=cu(oh)2 ↓ cu(oh)2 +oh-=[cu(oh) 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至绿色 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 3ml浓氨水 白↓分两份 3mlhcl浓 [指导]: ↓溶解 ↓溶解 cucl + 2nh3=cu(nh3)2+ + cl - 银镜反应 3、cui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 现象 - 解释及方程式 2cu2+ +4i=2cui↓+i2 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 mol·l-1 ki → 棕黄色 白色↓ →0.5 mol·l-1 na2s2o3 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 操作 1、hg2+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 (由适量→过量) 2s2o32+i2=s4o62+2 i(碘量法测定cu2+的基础) - - - 现象 适量: 白色↓ 过量: 灰黑↓ 解释及方程式 sn4+量少 - hg2+ + sn2++4cl= hg2cl2↓白色+sncl62- sn4+量多 hg2cl2+sn2++4cl= 2hg↓黑色+ sncl62-- 2、hg2+转化为hg22+ 0.2 mol·l-1 hg2+→1滴金属汞 金属汞溶解2+ + hg=hg22+ 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 mol·l-1nacl 清夜→0.2 mol·l-1nh3·h2o 灰色↓ hg22++2nh3+no3-=[ nh2 hg] no3↓+2hg↓+nh4+ [问题讨论] 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 1、 选用什么试剂溶解? 物质2 2试剂 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 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 物质3)2 hg2(no3)2 agno3 黄色↓ 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 红色↓ 灰色↓ 灰黑色↓ 过量氨水 白色↓ 化学实验报告篇五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132.7℃左右) 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 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 (沸点较低72℃左右) 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 未知液体 温度计 玻璃管 毛细管 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1 装样 2 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3记录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1 装样(0.5cm左右) 2 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 冷却) 3 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 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 b型管不要洗。 4 不要烫到手 4 沸点管 石蜡油回收。 5 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化学实验报告篇六 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正确地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并做好排水集气的准备 大试管(ф32mm×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与试管配套)、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木质垫若干块、集气瓶(125ml)、毛玻璃片、水槽(装好水)、烧杯(100ml)。 1. 检查仪器、药品。 2. 组装气体发生装置。 3. 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 按照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要求装配好气体发生装置。 5. 在水槽中用烧杯向集气瓶中注满水,盖好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6. 拆除装置,整理复位。 化学实验报告篇七(1) 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 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 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 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 (5) 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编号 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1) 木条不复燃 (2) 木条不复燃 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 (3) 3h2o2产生大量气泡 木条复燃 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 (4) 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 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 (5) 5mno2的质量不变 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 化学实验报告篇八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化学实验报告篇九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化学实验报告篇十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化学实验报告篇十一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化学实验报告篇十二1、实验题目 编组 同组者 日期 室温 湿度 气压 天气 2、实验原理 3、实验用品试剂仪器 4、实验装置图 5、操作步骤 6、注意事项 7、数据记录与处理 8、结果讨论 9、实验感受(利弊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