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的这首《青门引》大概就是清明的意境吧。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难道古人真的有预知未来的本领?大多数的孩童都未尝上过坟了,我也不例外,最多止步在那苍青的山脚,看着大人们拿着彩色的纸花,虽未见到那矮小的坟头,但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悲凉。我能明白,那深重的心情,那天各一方的无奈,却无法感觉到这般悲痛。 在这座山头上,那坟墓旁,很多人洒下泪水,凝望着那墓碑,久久不能释怀,但也有很多坟头的花,依旧是去年的,老者对这景象感慨万千,而年轻的人们则多是来去匆匆,形色匆匆,是内心的情感已不再外现了,还是这个世界真的变了呢? 现在的我们,奔波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无从寻找那故乡情怀,在这个节日中,前些天的茫茫烟雨时,我试着支发现那些多愁善感的眼睛,却也无从寻觅。我多想回到那个陪我度过童年的故乡,我乞求母亲让我回去,但她也只说没时间,没必要。我说亲人能在一起的时间难道有很多吗?难道你就没有那么一丝一毫想要回去的欲望吗? “淡掉了,已然没什么感觉了。” 但故乡在我心中,却永远是那最美的风景,没有人能理解我向往她的感情,也许是因为他们不会相信,一个孩子会有这种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未必逝者已逝,也许死去的是生者,昔日的光景在我心中已经逝去,无从去缅怀,这时,霏霏的江南烟雨也有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苍凉。 依稀中,我仿佛能看见你拿着花,在这世人都已经死去的时候,你落下泪,吟那宋词,奏那乐章,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你用你的爱为那逝者带去一丝抚慰。 也许,清明的爱,多的是一份深沉吧,放在心中,不会忘记。 但无论是哪种心情,它都是最美的风景。 逝者已去成追忆, 请君怜取眼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