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现已年过半百,两鬓斑白,头顶上的秃块犹为显眼。父亲个子很高,站在亲戚们中间,颇有鹤立鸡群之感。
父亲家境并不富裕,共有六个兄弟姊妹,男孩只有父亲和叔叔两人,所以父亲从小就和爷爷一起干活,帮家里喂猪、务农。
到了七八岁,爷爷奶奶把父亲送进村里的小学。据父亲说,当时小学六个年级总共一百来学生,挤在三个教室里读书,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级的学生。奶奶是那所学校的老师,父亲童年的知识全由奶奶所教。
小学毕业后,父亲来到离家更远的中学。父亲说,他每个周上六天半的课,周日下午就得背上一个大背篓,装满酸菜和干粮,挎上书包,走几十里山路来到学校。在学校的日子,天天都是稀糊汤配酸菜,用父亲的话就是“几泡尿就饿了”,可不吃也不行。
上课和劳动是一起的,上课就是劳动,劳动也是上课。父亲说,那个时候吃得少,挺能干活,所以至今身体还算硬朗。父亲当时很好学,有的知识我现在问起,他还能清晰地讲给我。
初中毕业后,父亲没能考上中专,加上爷爷去世,家中供养不起父亲上学,父亲就此回到家里,帮忙务农。
90年代,父亲四处奔波,先后到县城、去西安谋生,并无什么成就,便又回到老家,00年与母亲完婚。姐姐出生后,父亲在县城搞建筑,在工地上浇水泥,贴瓷砖……我出生后,父母二人干起了餐饮,我们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从租住平房到现在一家四口每人有独立的房间,父亲觉得他尽力了。他现在的目标就是供养我上大学,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
父亲说,他希望我能成功,不要再过像他一样的苦日子。父亲的经历与这世间的大多数人一样平凡,这也是他的不平凡!
但愿父亲不要太累,也不要老得那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