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心要在焉
蟹六跪二螯,只能托身于蛇鳝之穴,全因心躁之故;蚓无爪牙之利,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只缘用心一也。故欲成事,必先凝神守一,唯心在焉,方能滴水穿石。
凝神守一,心在焉,必先心有所止。观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名利已然成众心之所向。于本职,则已心不在焉,何以成事?
《庄子·达生篇》提到一个驼背老人,他用竿子粘蝉就好像从地上拾取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因老人“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这就是心在焉,有所止——一心只专注于蝉的翅膀,从不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转移注意力,“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凝神守一,心在焉,还需心有所指。心在焉,不是单纯地“用志不分”,心有所止;而是在此之后有所指。只有有了明确的指向,才能够做到真正的用心,才能够真正专注于一事,实现“术业有专攻”。因此,若要心在焉,就既要心有所止,更要心有所指。
仍是《庄子·达生篇》,有个叫梓庆的能工巧匠,他擅长刻木制成乐器,“见者惊犹鬼神”,连鲁侯也问他秘诀。原来他在制作乐器前必“齐以静心”,这便是心有所止;而后才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的质地,当他选中契合的木料时,乐器的形象已了然于心,之后才动手制作,这便是心有所指。心在焉,就要像梓庆那样心有所指,找寻到那块合适的木料。
凝神守一,心在焉,终要心有所执。心在焉,不只心有所止,也不只心有所指,还需心有所执。这“执”,不是拗执,而是执着,是对心之所指的执着奋斗。
林书豪,一个不久前还不为人知的板凳球员,是什么魔力让他一飞冲天,在纽约刮起一股“林来疯”,并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究其实,是因为他心中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想——进入NBA打球!所以,哈佛毕业后,他未曾想过如何进名企、赚大钱,而是加入职业球队,继续执着追求自己的篮球梦想。尽管两年多来他一直只是二线队员,甚至数次降级,两度被开,可他依然初衷不改,孜孜以求,哪怕是睡沙发床,坐冷板凳,也不言放弃。正如他所说:“努力,努力,再努力!”这就是凝神守一,心在焉,有所执。
凝神守一,心要在焉。唯心有所止,有所指,有所执,才能专其业,攻其术,得其果。
人问:“名利为逐,术业难攻,如何是好?”
我答:“若能凝神守一,心要在焉,便得花开心中,硕果累累。”
解析试题分析:
1.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在引出标题和话题之前,肯定有一个导语或者有一个材料,所以,第一步是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意思。要特别注意,理解这类作文题的“导语/材料”必须准确、客观,千万不能离开“标题/话题”任意主观发挥。
2.提炼“导语/材料”的关键词
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型审题的关键是能否抓住关键词。
写作这种题型的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认真审读“导语/材料”的基础上准确筛选出关键词。
所以,面对这类作文题,必须首先抓住“导语/材料” 核心意思,提炼出关键词。
3.准确理解“标题/话题”词中的关键词
从考场作文反映的问题看,低分作文很多是因为考生不能揭开“导语/材料”和“标题/话题”表面隐喻,透视出所给“导语/材料”和“标题/话题”的寓意,造成偏题跑题,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所以,“标题/话题”词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关键,审题必须抓出关键词,立意必须扣紧关键词。
只有准确理解“标题/话题”词中的关键词,才能抓住核心意思,进而提炼出准确的立意。
1、从个人层面思考:
“心在焉”是成功之道,拓展角度很多——
①“心在焉” 读书能融会贯通。
②“心在焉” 为官能政通人和。
③“心在焉” 治学能独树一帜。
④“心在焉” 经商能财源滚滚。
⑤“心在焉” 从艺能成为名角。
……
2、从集体、国家层面思考
“心在焉”则企业兴,国力强。如,沃尔玛,海尔;如,张裕让自己的葡萄酒遍布全球。张裕在一个世纪前就设想,酿造中国人的葡萄酒。于是,百年专注酿造,酒在遍布全球。世界品味到了中国的干红;如,二战后的日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等等……
3、从反向思考:为什么我们“心不在焉”
①现象。“心在焉” 我们做到了吗?观今之天下,在围墙高院内的学生们,有多少专注于课堂学业?高楼大厦里,又有多少人全心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事业?那些吃着国家的饭,打着政府的旗号的官员,又有多少专注于自己的职业?……
②原因。内因:缺乏人生目标,缺乏信仰,责任感丧失,欲望太多等等。
外因:浮躁、喧嚣的社会风气,追名逐利大行其道的世风,商业社会的多种诱惑等等。
③危害。个人:德不立,业不精,事难成。集体和国家:走向衰败。
④实质。“心不在焉”——“心”已迷失方向,找不到归家的路。不知道“我是谁”。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