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习作例文】
烦扰的爱
小时候,牙都还没长齐的我你吵嚷着要去学被称为“轮滑”的东西,可是妈妈说那个没有用,要学就学乐器。学钢琴吧,她说,这是为你好。
长大了一些,你入了课堂,老师让你说说你的梦想,你天马行空地高谈阔论了一番。听完后,老师不说话,示意你坐下。事后你去问老师,他正经地和你谈道,你要实际一些,这是为你好。
后来,你的桌上多了一枝玫瑰,匿名的。你拿着花,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但纸片上句句真切,字字深情,满满的都是请你收下心意的恳切。
再到以后,你想要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忙前忙后不亦乐乎。突然有人打断你,告诉你面前有另一条怎样的康庄大道,告诉你什么才是攀登人生顶峰的成功法则,大家都说,这是对你殷切的爱护。
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感觉到,这些纷纷的赤诚而又真切的爱变成了一种烦扰呢?
被包围在这些爱之中,你就像一朵花儿。他们倾尽所能给你充足的光热、丰沛的甘水以及不尽可数的养分,为的是让你灿烂地生长。在这些倾注面前,你高兴不起来,却也无奈,只得低低默语着,少顾念我吧。
其实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与“我喜欢的是梨,你却送我一车苹果”的感受无二。只是因为这些爱太浓烈,太少空隙,犹如一壶水接着一壶水的灌溉,让花儿因为缺少空气而蔫掉罢了。这些爱的给予者,像极了揠苗人,一心想着如何让苗儿生长,却从未想过苗儿该如何生长,它们想如何生长。过分的爱会成为牵绊,会成为洪水猛兽将人捆绑,会成为一瓢冷水使心的热度降温。
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是自然,是空间,是尊重,是自由。郭橐驼手下那些树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地被种下,皆“硕茂,早实以蕃”。人又何尝不是如些?若是关乎兴趣喜好,便放手由他随心所欲,任他如水中之鱼自在畅游;若是关乎闪烁的梦想,建议之余,给他支持予他鼓励,让他去拼去闯,做他前进的引导,坚强的后盾;若是关乎美好的心跳与悸动,何不多一些聆听与考虑,小心翼翼地守护纷乱滋长的萌芽;若是关乎尚县看不清看不透的远方,不要待他还未开始就去打断,自已的人生终究还是该他自己去走。
当爱汹涌而来,我们能够体味其中的良苦用心。可还有一种爱更让人暖心与期待,它默默如徐徐海风,潺潺如涓涓细流;它像一双洞察的耳朵倾听我们心底的声音,倾听那些欢笑与泪水的流淌;它像一双关切的双眼穿过层层迷茫看清我们心灵生长的方向。他是温暖,名为尊重与自由。
解析试题解析:这是一道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材料作文题。梳理材料之后,便可整理出两个大的写作方向,一是“花儿”与“看花的人”,二是“花”的心语:顾念、烦扰,是花儿对看花人过分殷勤的谢绝;安静、开放,是花儿对自己成长方式的呼告。写作时,可从“花儿”或“看花的人”任意一个角度切入。写“花儿”渴望尊重,向往自由;也可写“看花的人”应注意爱的方式,爱得不当反成为害;还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写当我们看“花”的时候,要倾听“花”的心语。由花联想开去,对于教育而言,受教育者是“花”,教育者是“看花的人”,其实,岂止教育如此,人生成长、企业管理、社会治理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给材料作文,有两个不能回避又容易忽视的问题。一是观点的提出,二是标题的拟定。命题材料是考生写作的缘起,考生不能漠视命题材料另起炉灶,如果简单地照抄命题材料又显得呆板。一般来说,通过对命题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筛选、演绎,在定向叙述中进行合理的逻辑推导,然后提出观点,这样,文章的观点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这种方式告诉阅卷者你的观点是从材料中得来的,能有效地避免题意偏离的倾向,规避抄袭套作的风险。一篇好的文章需要一个亮眼的标题,不止是要求标题新颖,更因为好的标题能聚焦文章内容,控制行文走向。对于本材料,下列的拟题是很有启发性的。如“不想被人瞩目,做最真的自己”“以爱的名义伤害”“过分的爱,是束缚”“为爱松绑”“问世间爱为何物”“让每一朵花都自由开放”“喜欢不代表抓紧不放”“要欣赏,不要干扰”“爱才须有道”“是爱,还是碍”,这些都是不错的题目。
考场写作,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题意的理解,贵在准确;二是题意的表现,贵在独特。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独特地表现题意,是考生应予以重视的。运用联想思维,能很好地聚焦写作素材,拓展写作宽度。由题目中的“花”联想其它的“物”,由“物之性”联想到“人之情”,这样就可解决“有米之炊”的问题了。如果选择议论性文体,可以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角度来行文,如谈论为什么要顺物之性、尊重规律,怎样才得爱得有法,什么是真正的爱,等等,这样既能言之有物,也能言之有序。如果选择记叙性文体,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发生的事件来表现对爱的理解、对教育的感悟、对人生成长的理解。这样,也许能达到“巧妇”善炊的境界。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