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顺其自然,岁月静好
某驴友上传了几张偶然发现的古村落的照片,却在网友的追问下守口如瓶,不肯透露具体的位置,生怕因过度开发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破坏了村子的本来面目。
读至此处,不得不钦佩该驴友的良苦用心。他并没有因为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而大肆宣扬,而是想得更远:如果古村落遭遇过度开发,那么其原有的宁静祥和会不会从此“一去而不复返”?
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曾经的凤凰,是沈从文魂牵梦绕的宁静边城。河两岸的吊脚楼静静伫立,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树下。然而近些年,过度的开发与商业化使得游客变得越来越多,人声鼎沸,熙熙攘攘间流转的是金钱、利益与算计。人们开始为利而来,为益而往,为票价争吵不休,为交易尔虞我诈,小城再不复当年纯朴模样。过度开发的九寨沟,一日接待数万游客的故宫,难道真的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反观这个宁静的古村落,谁又能保证,这个村庄不会因为开发变成下一个凤凰?
筱敏曾在《捕蝶者》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是被做成标本名扬天下,还是默默损耗掉美丽终老山林?”其实,不用太多刻意为之的保护,顺其自然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手段。顺其自然,保护的是一种原生态。颓态的建筑上记录的是岁月的变迁和沧桑,为何还要去做那重绘重彩,翻旧为新的画蛇添足之举?顺其自然保护的是看不见的人文情怀。就让这些在村落中世代生活的人们,守住那一壶酽茶,在香气氤氲中慢节奏地生活,花开花落,远离喧嚣,一世安然,岁月静好。
那些古老的建筑在村落中静静伫立,远离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灯红酒绿。没有外部的干扰,或许才是让它长久留存本来面目的最好方法。顺其自然吧,让这份宁静祥和永存,让它从古至今,都保留它原本最初的模样。
解析试题分析:一、从审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围绕着古村落,谈如何对待古村落。审题的关键一是“古村落”,一是“如何对待”。二、如果由“古村落”引申开来,涉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应该都属于切合题意。即:古村落——古遗址、艺术品、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三、“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要不要保护、怎么保护?要不要开发、怎么开发?
以下这些观点可供参考:
1.要保持本色、真实、原生态。2.拒绝围观,拒绝被同化,拒绝成为标本。3.反对过度商业化,反对过度开发。4.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价值。5.要进行开发性保护6.任其自然。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分
| 内容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0)
|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表达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0)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
发 展 等 级 10 分
| 一等(10-8)
| 二等(7-6)
| 三等(5-3)
| 四等(2-0)
|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⑤关于字数: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