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心灵成长需要营养
王振民介绍说,孩子的成长包括生理成长和心理成长。身体的成长,要吃五谷杂粮,要汲取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等各种营养元素,心灵的成长也需要均衡的营养,这些营养便是: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
一项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爸爸妈妈给你一个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很多人都以为会是“玩的时间多一些”、“多给零花钱”之类的回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3671名被调查学生中,有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肯定自己,54.6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老说其他孩子比自己强。
“这项调查意味着,哪怕是一个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也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王振民认为,被肯定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孩子在肯定的家庭与环境中成长,对于养成坚毅的品质、树立自信心十分有利,可是现在一些父母却吝啬给孩子以肯定和赞美。比如一个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来到父母面前时,父母可能会这样对孩子说:“不错,考得很好!不过千万不要骄傲,一次考100分算不了什么。”如果孩子的语文考了100分,有的父母又会说:“语文考得不错,可是看看你的数学,怎么就那么差呢?”正是这种有意无意的否定,把孩子心中的求知之火泯灭了,而另外类似“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对孩子的自信心有着更强大的“杀伤力”。
自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王振民建议家长应该把以下4个方面的自由还给孩子:安排时间的自由、使用零花钱的自由、读书的自由、兴趣的自由。之所以说是还给孩子,是因为目前许多家长都越俎代庖,以自己的意志、喜好替孩子做决定,但往往却不是孩子自己所喜欢的、适合的或者擅长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便是,在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里,一些孩子学习的内容多是家长的兴趣,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兴趣,这样的结果会极大地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主要培养孩子与自然、与社会相容的能力。王振民说,社会能否容纳你的孩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他的表达能力、自控力、适应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了他受人欢迎的程度,是否善良、友爱、尊重他人,是否能承受压力、坚持不懈等。父母们不仅要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还要帮助他处理好师生之情、朋友之情等各种情感。对孩子投入百分之百的爱没错,但是必须讲究艺术,讲究科学。第一,不能溺爱;第二,掌握好分寸。简单说就是要爱到知心贴心的程度,爱到孩子有心里话愿意告诉你的程度。同时还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交友方面一定要用尊重、保护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情感,绝不能疑神疑鬼,妄加指责。
宽容可以培养孩子的胸怀和胆识,可是一些父母,习惯于翻来覆去给孩子找错误,总觉得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好。家长的这种不宽容和一味指责的态度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对抗和逆反心理。王振民提醒家长,应该提倡的宽容,不仅是指对孩子犯错误、说错话的宽容,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生活态度、人生态度的理解,对孩子独特个体的尊重。孩子在宽容的环境中,会逐渐形成广阔的胸怀,也就会有胆识直面错误、改正错误,尝试新的事物。所以,如果家长和孩子的观点、观念不一样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地批判和否定。
王振民认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梦想是一大动力。
有了梦想才能超越,才能摆脱平庸。一些父母面对孩子的梦想时会说“这是不切实际”。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成为实际。父母不仅不应该打击孩子的梦想,甚至还要学会给他们以梦想,让他们在无数个梦想中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即使孩子的有些梦想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实际,父母也应该保护这种宝贵的梦想精神,因为你若是嘲笑孩子的梦想,你就打消了他创造的动力。
解析试题分析:
解读上述材料的内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审题立意:
从石头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每个人都要敢于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从泥土的角度来看,可以立意为:梦想不是空想,梦想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