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复制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 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 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 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 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 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习作例文】
追求美,不应只流于形式
原来,音乐之于有些人是这样的:不听“街头艺人”指尖与弓弦流过的莫扎特伯•辽滋,而浪人摇身一变站在剧院舞台时,藏在池座黑暗中西装革履,长裙袭地的却决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宁愿花两百美元附庸风雅,也不愿驻足聆听同一人制成的美,言虽甚,岂不怪哉!追求美,不应只流于形式。
有人好读书,无论新旧,无论纸面是否泛黄,残破,但求能在书中寻到内心的休憩之所,而有的人,不但只追求新奇的封面,只看眼“„„联袂推荐”更是随大流,读罢释卷,虽难说好于何处,却也满足,只是满足的空虚甚至可悲。前者是音乐家,身处何地都心怀大美,充实丰富,后者是打扮光鲜的“乞者”,因为他的只要“看包装”的“伪美”,日日年年,一无所获。生活中的美,往往并无标签。
《皇帝的新装》一文已烂熟于心,莞尔之余,又不禁为这位“圣上”扼腕,群臣言美,他即信之,爱美无过,而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就会被虚假的表象所蒙蔽,穿衣尚如此,为国以何?无怪乎后人评价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为后世广为传颂。这便是了,倘若有的人分明急切希望与那位他认出是名流音乐家的卖艺人神交,却囿于他人的鄙夷冷眼而退却,岂不痛哉!临川先生有言“不随以怠”“不随以止”,可见,人云亦云,是看不到美好事物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美,又分表象美与内在美,歌楼少年们便是仅流连于琵琶女的乐技与花容,却不知何是“知音难觅”,漂沦憔悴的歌女,之所以泪阑干,难道没有无人知我心的苦楚吗?之于上述种种,我要说,伯牙与钟子期恰好是“角色对换”,既遇钟期远不够,正是伯牙对钟子期的接纳,不以樵夫之貌品人,才促成了高山流水的佳话,追求美,是相互的。
那么,小提琴家此时内心定有波澜吧,“原来你们就是这样‘品鉴’我的艺术”,可能是大多数人对其想法的揣测。然而,若我是那位音乐家,就要告诫自己,当人们对自己之美有所怀疑,决不可有所动摇,作倪瓒的竹子茅草貌,韧竹心,其一生不因人们的诟病,批评而怀疑自己,坚持作画,颇似伦勃朗,不因画《夜巡》被打入冷宫而捻落寞,反而为世界留下更多奇伟的艺术财富。
诚然,正如哲学发端于惊讶,对美的追求,其滥觞要追溯到千百年前,但我们时时不应忘记,追求美,不应只是流于形式,追求美,应当有自己的准则,生活处处都有美,它不是过客,也不希望你将其错过,去追寻美吧,看清些,同它握手。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含的意思。根据材料,可从如下角度立意:1.世人浅薄,重名轻实,不懂艺术,不知道艺术的价值和美。(否定世人)2.生活的节奏太快,人们没有对艺术、美和诗意的敏感和兴趣。(否定现代人的生活)3.艺术是温饱之后的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迫于生计四处奔波的人们不会为艺术驻足。(肯定世人)4.高雅艺术与草根的距离太大。(否定高雅艺术)5.在对的地方,对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才有意义。(否定艺术家)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