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合理利用,成就完美
一条无法回避的黑筋,在巧手雕刻家的手中浑然天成一根亭亭玉立的枝干,一块曾以极低价格出售的料子,最终成为一件绝世珍品,不是它的瑕疵不存在了,而是因为雕刻家合理利用了瑕疵,成就了一块完美的艺术品。物如此,人亦如此。
古话说得好:“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短处,也不可能没有长处,比如盲人,看不见外面的世界是他们的人生瑕疵,但如果他们工作于摄影器材公司的暗室,就将自己的瑕疵变成了优势,所以说存在瑕疵不一定就不好,只要利用,也可以成就完美。
莎士比亚,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做车夫的,没有身份,没有钱,最后还是成功了,写了那么多戏剧。难道他当初的境遇不是很大的瑕疵吗?可他用了比常人更苦的功夫,把他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融入到了写作中去,把自身的瑕疵转化为了优势,他成功了。
印度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个挑水工,每天挑着一个有裂缝的水罐和一个完美的水罐去很远的溪中挑水,可每次回到主人家中,有裂缝的水罐中只剩下半罐水,于是有裂缝的水罐对挑水工说:“对不起,你每次付出了力气,我却没有让你得到应有的回报!”挑水工说:“你不要自卑,你看路旁的那些漂亮的鲜花长得多好看啊,而且都生长在你这边,这是因为我利用了你会漏水这点来浇这些花儿。”挑水工是位生活艺术大师,他懂得如何发现和创造美。水罐有裂缝是瑕疵,不错!但它的这条裂缝同时也是优势所在,因为它完成了完美水罐不能做的事情。试想,如果没有裂缝漏水,怎么会有美丽的花朵去点缀桌子?挑水工的创造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生活中有些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合理利用瑕疵,则瑕疵可能成就完美。虽然瑕疵和完美之间不能直接画上等号,可是瑕疵未必比完美差!“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卑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盲目地、机械地套别人的生活方式,无形中把别人成了衡量自己的标准,于是悲从中来。其实,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处理,聪明地转化,就天高地阔了。
所以当你与瑕疵相处时不必灰心。再悲观的时候也有理由不悲观,再失望的时候也可以找到希望,再大的瑕疵也还会有属于自己的美好。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转化,问题就在于你如何突破,如何化解。
让我们从忧心忡忡的阴影中走出来,开拓进取缔造优势吧。也许,成功就近在咫尺。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可采用“主旨领悟法”来审题立意。一件红玛瑙材料最初以低价转让,是因为它存在黑筋,也就是存在瑕疵,而后来这件材料被雕成了艺术品,却得以高价出售,原因仍然是它存在那个瑕疵。同样是瑕疵,为什么使同一块材料前后身价差别如此之大呢?就是因为未雕刻之前人们只看到了瑕疵,认为它破坏了材料整体的美;而雕刻之后,雕刻家合理利用了瑕疵,将瑕疵转化为雕件中的最出色的地方。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得到本题的立意:合理利用瑕疵,缺点也可转化为优点(或劣势也可转化为优势)。
文体上看,本题除诗歌外没有其他限制,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训练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选材真实,以情感人;议论文要论点准确、鲜明,论据典型新颖,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