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人需要有“狼性”
在我的印象中,狼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与真善美联系在一起。但从我读了《狼图腾》后,我开始敬佩它。也开始思考——究竟狼性是怎么样的?它真的更胜于人性吗?——题记
读了《狼图腾》后,在我的字典中,多了一个词叫“狼性”。狼性中有狡诈、凶狠、贪婪,这些令我们厌恶的性格,但我们往往忽略了狼性的另一面:机智、果断、顽强、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一系列甚至人都无法一一具备的优秀性格品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于狼,我敬佩它多于憎恶它。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幕:一匹大青马对面迎面而来的狼群,它没有退缩,没有抛弃主人,没有慌了阵脚,而是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装成无意的穿过了狼群,让狼不去注意自己,像是擦肩而过的人们。它凭着它的胆识与智慧,顺利地穿过了狼群。当然,也保护了马背上的临时主人陈阵。
大青马?这是马的品质?不,这并不是一匹普通的马,而是在狼群中长大,身经百战的烈马。它之所以能够保护主人穿过狼群,是因为它的身上有着狼性。
正如我们人一样,刚出生时,我们就是那匹在群狼中的马,并没有拥有狼性。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们也一天天的长大。 “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殊不知我们的性格冥冥中缺少了一份狼性。
而狼的本性也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练出来的。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要我们一松懈,就随时可能被淘汰,就如狼群中的生活,必须遵守“弱肉强食”这个自然规则。所以我们必须拥有狼性,拥有它的危机意识,拥有它的毅力。正如狄更斯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生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优胜劣汰”,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对手 ,正如狼一样在激烈的斗争中活出一片坦然,即使面临倒下也仍有不屈的信念与毅力,战胜自己,主宰自己。
《狼图腾》,是对我的一次洗礼,闪烁智慧的光芒,我向往狼的顽强,狼的果断,狼的意志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让我内心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图腾,也明白了人生意义的更深层。正如《狼图腾》中的毕立格老人:与狼共舞的翩翩舞者。
不管是狼性还是人性,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或许我们需要拥有狼性并富有人性。
用一个公式来说就是:狼性+人性=完美。
挥挥手,不带走羊的色彩!
羊,圈养动物,温顺、听话,不善于反抗,大概只要有草吃,就感觉生活挺不错。但是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羊终究是狼的猎物,这或许是羊的宿命,逃避不了,改变不了,既然是宿命,那就顺其自然,安于天命吧。所以我们看到羊尽管命运悲惨,但是它还是生活自在,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但是,羊啊,羊啊,你的温顺,你的安于天命,却也是你的最大的悲哀。
近日某位教授发出惊人之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听惯了龙的传人说法的我们,当然就不干了,怎么就变成羊的传人了呢?我们顿时感到人格受到侮辱了,尊严受到蔑视了。因为羊是如此的温顺,注定是被狼吃掉的。羊的传人,你当中华民族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我们喜欢羊,但是不喜欢成为羊。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细想一下,中华民族,中国人,还真有点像羊。
近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里曾说道,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过于温顺。确实,千百年来,我们及其容易被驯化。孔子的学生曾参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一要忠心,因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二要宽恕,要“推己及人”,要有仁爱之心。这样的忠恕,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未免过于温顺服从了。因此,从孔子开始,大至国家,小至家庭,我们培养的都是一大批的顺民,如有反抗,揭竿起义者,就斥之为刁民,大逆不道,是违天命之举,是断然要诛杀的。鲁迅曾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朝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由此看来,能做一只羊,做一个顺民,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中国人则在这样的选择中渐渐磨掉锐气,失去斗志,繁殖了一个又一个能抢到人血馒头就心满意足的华老栓式的人物——善良、安分守己,但精神麻木。只有羊的奴性,而人的精神全无。羊的悲哀,其实也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悲哀,久而久之,温顺、麻木得连生气的本能也丧失了,怪不得台湾学者龙应台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千百年来,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有着不少羊的成分。我们过于容易满足,小富即安;我们过于容易隐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也过于容易妥协,“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被教化成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一只只奴性十足的羔羊。即使到了今天,国力益盛、实力益强的今天,别人依然把我们当羊。羊只会让人欺凌、屠宰,而不会赢得他人的敬畏、尊重。要知道,狼爱上羊的传说只是自欺欺人,天方夜谭式的笑话。因此,今天,该是到了告别做羊,真正做回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中国人的时候了。
羊的传人?可能曾经是,但是,这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符号,我们不是羊,也不是狼,而是走在实现“中国梦”路上的中国人。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有两段话。审题时要搞清这两段话表现的基本意思。 第一段提倡拼搏、奋不顾身为工作的精神。第二段提示了可以进行多种选择。 材料第一段的提倡的精神是可以带来成功的结果,颇受社会推崇。其负面效应是过于强调竞争,易使人在竞争中失去自我。 如有考虑第三种选择,必须建立在对第一种选择和第二种选择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基本意思来自主确定立意的角度。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