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求文档:作文《巧遇》一篇记叙作文】
答案:↓↓↓ 黄顺亮的回答: 网友采纳 --也许是巧遇—但肯定,是我们连知青的孩子! 也许是巧遇—但肯定,是我们连知青的孩子!读了藤洁华的巧遇,引起我23年前的一段巧遇之情(知青)的回忆.1986年暑期携带孩子从哈尔滨回上海探亲,特地绕道北京,让孩子有机会亲近和领略首都的风光.我们住进王府井大街85号,即我连北京知青顺祥的家.几天后,孩子对王府井大街灯市口较为熟悉,时常单独外出到灯市口附近的地界玩耍.一天傍晚,贪玩的孩子回家途中走进了相邻的91号大院,面对更为生疏的庭院找不到自己刚刚熟悉的“顺祥叔叔的家”.随着夜色的临近,强忍的泪水与哭声倾巢而出,引来大院众多居民的围观.面对七嘴八舌的询问和关爱,不满3岁的孩子只有加快哭泣的节奏,无语回答“你是谁家的…”诸如此类问题.突然围观人群闪出一矫健的人影上前搀扶孩子的小手,笑声朗朗的说:“走,我领你去找家里的人!”众人不解,齐声问道:“建春,你认识这孩子?”建春应声的回答:“也许是巧遇;但肯定—是我们连知青的孩子!”众人又问:“是谁家的?”建春再答:“我从兵团回来都10年,哪见过我们连队孩子.但这个小孩的脸特熟,特像我连队那个知青.”“我估计这孩子一定是跟着家长到北京来玩,就住在附近我们连队的那个知青家,我领着这孩子定能找到.”转身建春领着孩子就来到85号大院,进了大院门,就直奔顺祥家.还隔着八丈远就急声问道:“顺祥您在家吗?您家是不是有10连的知青来呢?”顺祥和妻子急忙开门迎客,同声答应:“是的,曹士云和他孩子住在这.”建春笑呵呵的把身后的孩子领到身前,大声呵护:“您呢,瞧瞧这是不是曹士云的孩子?走到我们院去啦,找不到她爸爸,急了直哭.”“我一看,也许是巧遇—但肯定,是我们连知青的孩子!”“没想到是曹士云的孩子,这不我给领来了!”此事,我一直记记忆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