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文化大革命”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

[复制链接]

问题:“文化大革命”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反映了当时凤阳农村的什么情况?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

答案:↓↓↓

网友采纳  据材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可知当时凤阳的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很苦,为了生活而大量逃荒,致使人口外流.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丰收,人民生活改善,告别了原来的苦日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1978年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得以发展.  故答案为:  情况:粮食产量低,人们生活苦,人口大量外流.变化:粮食丰收,人民生活改善.原因: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