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34:48

2015届安徽合肥市168中学高三模拟训练二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中国人民银行表示,2015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降准),3月1日又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下图中D1、D2为融资需求。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降准、降息对融资需求影响的分别是<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014C3AFA9E62A951F7CD5815DD36EA51.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CF1197D603A330410512BAAD42D5CEE5.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①和④<br>B.④和①<br>C.①和③<br>D.③和②<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聚土地”是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消费者从网上认购土地使用权,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而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则获得相应的土地租金和工资。<br>“聚土地”项目(&nbsp;&nbsp;)<br>①依托互联网络,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②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③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④创新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55A7D2B762B85AA59FCC9FA4D7649C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BE71A6A8A9815952ED30447235D5490.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拉美三国行中谈到,中拉之间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说明中国<br>①主张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br>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br>③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br>④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②④<br>C.②③④<br>D.①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br>1、“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邻居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启示我们的党员干部要<br>①审慎用权,接受监督&nbsp;②正心修身,为政以德<br>③律己从严,克己清廉&nbsp;④实事求是,求真务实<br><tbody><br>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br>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br>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br>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r>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r><tbody><br>A.①③<br>B.①④<br>C.②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下列关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br>①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实践基础<br>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宝贵资源<br>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坚定信念<br>④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了思想基础<br><tbody><br>A.③④<br>B.①②<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几位教授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家喻户晓而又在博弈论中处于元博弈模型的框架进行研究,这项研究是对人们玩“石头剪刀布”方法的第一次大规模测量,测量提示了隐藏的行为模式,聪明的人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提高自己的胜算。这表明<br>①人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nbsp;②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r>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nbsp;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br><tbody><br>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该技术将减少癌症治疗费用,工业奶酪制造者、农民也将因此获取更高利润。<br>这体现了(&nbsp;&nbsp;)<br>①科技进步实现了事物的辨证否定②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nbsp;③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实践水平决定了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5A2F0D3ACA9C9C8898E86CDA05B1299B.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819F7D475CE37CB1AE74E9DCCC81C825.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调查研究<br>B.着眼于事物整体,选择最佳方案<br>C.要果断抓住时机,促进事物质变<br>D.坚持矛盾的观点,全面认识事物<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困难<br>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所保存的历史史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商品买卖讲的是诚信,诚信依靠契约、规则维持,这是徽州成为商业名镇的基础。<br>(1)结合材料,从企业和劳动者的角度,分析说明当前树立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重要性。<br>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1986年,全国普法工作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2015年是“六五”普法活动的最后一个年头,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全国各地更是掀起了普法宣传活动的热潮。<br>(2)为扩大普法阵地和影响力,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指出其理论依据。<br>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br>(3)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立法要求的合理性。<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br>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br>盘点2014年社会经济领域的新动向,“新常态”是最热门的关键词。“新常态”是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作出的新概括。从动力层面看,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br>(1)分析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生活依据。<br>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br>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br>(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届安徽合肥市168中学高三模拟训练二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