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5:02

小班健康教案:笑和哭

<p>◆活动目标</p><p>1.知道哭和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p>2.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p><p>3.愿意做乐观、开朗的幼儿。</p><p>◆活动准备</p><p>◎《笑脸、哭脸娃娃》游戏卡(见教具盒)。</p><p>◎《笑和哭(一)》《笑和哭(二)》挂图(见教具盒)。</p><p>◎表情卡片(一面画笑脸一面画哭脸的圆形卡纸)每人一张。</p><p>◆活动过程</p><p>☆谈话</p><p>1.出示笑脸娃娃。</p><p>教师:这个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p><p>想一想,她为什么笑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p><p>2.出示哭脸娃娃。</p><p>教师:这个小朋友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p><p>她为什么会哭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p><p>☆比较教师:笑和哭的表情有什么不同?</p><p>你喜欢笑还是哭?为什么?</p><p>☆表达组织幼儿看《笑和哭》挂图,请幼儿回答问题。</p><p>教师:小朋友一不小心摔倒了,他怎么了?</p><p>小朋友的妈妈来接晚了,她怎么了?如果你的妈妈来晚了,你会怎么做?</p><p>小朋友不小心把她的新衣服弄脏了,她是什么表情?</p><p>小朋友抢他的玩具,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如果别人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做?</p><p>☆游戏结合幼儿生活实际,提出各种问题,请幼儿举表情卡来回答。</p><p>教师:你的玩具找不着了,你会怎样?</p><p>你和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一起,你会怎样?</p><p>◆活动建议</p><p>本活动是健康教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活动中通过观察、讲述和讨论,让幼儿明白哭和笑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p><p>在比较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的表情时,要重点引导幼儿从眼睛、眉毛、嘴等部位观察两种表情的不同之处。在表达的环节,要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片的内容,并联想到自己来表达。在游戏环节,教师可结合班级幼儿曾经发生过的事件进行提问,当幼儿举出表情卡片后,要重点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p><p>此活动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鼓励幼儿做一个乐观、开朗、勇敢的孩子。</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健康教案:笑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