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漂亮的鱼》
<p 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2px;">活动设计背景</span></p> <p>为了让农村孩子认识和了解更多的鱼,提高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设计了这节课。</p> <p>活动目标</p> <p>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并能自己拼贴出鱼的身体。</p> <p>2、幼儿能大胆的想象鱼身体上的花纹和鱼的生活环境。</p> <p>3、幼儿体验自己动手创作的乐趣。</p> <p>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p> <p>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p> <p>教学重点、难点</p> <p>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p> <p>活动准备</p> <p>教具鱼,幼儿人手一份鱼身体部位和白纸,双面胶,水彩笔</p> <p>活动过程</p> <p>1. 教师弹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进入教学状态</p> <p>2. 教师弹奏曲子《小鱼水中游》幼儿跟唱歌曲,教师提问:“这首歌的主人翁是谁啊?”教师说:“今天老师把小鱼请到我们班上来做客了,我把它请出来。”请幼儿仔细观察小鱼身体有哪些部位组成。(头,身体,尾巴,鱼鳞,鱼鳍,)</p> <p>3. 制作小鱼</p> <p>教师出示以分解的鱼身体部位,请一幼儿来帮小鱼组建身体。</p> <p>教师在幼儿制作的同时讲解粘贴时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怎样使用双面胶,粘贴时先固定身体之后来帖小的部位)</p> <p>小鱼做好之后,教师为小鱼画上眼睛和花纹。</p> <p>教师提问“小鱼的身体还有什么没有完成啊?”幼儿回答:眼睛和花纹。教师为小鱼画上眼睛和花纹。</p> <p>4. 为鱼找家</p> <p>教师提问:“小鱼做好了,那小鱼的家在哪里啊?”幼儿回答。教师“我们为小鱼画上家怎么样啊?”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为小鱼画(水草,石头,气泡)</p> <p>5. 幼儿自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p> <p>6. 教师请幼儿说说自己创造的画并请幼儿相互欣赏。</p> <p>教学反思</p> <p>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觉得还是能够圆满完成本节课的内容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才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少,多余鱼的认知(特别是花纹、颜色上得认知少)农村孩子的见识少、认识鱼的局限性大。</p> <p>操作过程中,原以为农村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在实际中操作显得过分的拘谨,发散不开,思维局限,因此做出的鱼样式少、花纹变化不大、很多孩子都是照着做,没有发挥想象,做出更好看得鱼。</p> <p>如果重新上本节课,我将首先让幼儿欣赏更多的鱼,了解世界上鱼的种类,从认知上改变幼儿的思维,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能力。</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td width="277"> </td> <td> </td></tr>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