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打瞌睡的硬币》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p> <p>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p> <p>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p> <p>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p> <p>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p> <p>活动准备:</p> <p>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p> <p>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p> <p>活动过程:</p> <p>1.谈话导入。</p> <p>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p> <p>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p> <p>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p> <p>操作过程:</p> <p>(1)手握成拳头状。</p> <p>(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p> <p>(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p> <p>(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p> <p>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p> <p>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p> <p>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p> <p>3 . 幼儿操作,感受惯性。</p> <p>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p> <p>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p> <p>组织幼儿讨论。(根据感受谈谈)</p> <p>4 . 教师小结。</p> <p>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p> <p>活动反思:</p> <p>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p> <p>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