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p align="center"></p> <p>【教学目标】</p><p> 1、能情绪愉快地用不同速度,不同音色表现歌曲中衬词部分,并能按不同角色的形象,用相应的歌声演唱。</p><p> 2、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协调与快乐。</p> <p>【教学准备】</p><p> 1、电视机、影碟机、电影《音乐之声》片断。</p><p> 2、录音机、《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伴奏带。</p><p> 3、《牧羊人》图谱一张</p> <p>【教学过程】</p><p> (一)听《牧羊人》音乐,自由用各种动作跳进活动室。</p><p> (二)看录像,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兴趣。</p><p> 1、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p><p> 2、第二次听有歌词的音乐一遍。你知道她在唱什么吗?不过有一句我们可以先来学一学,它是这首歌的衬词。</p><p> 3、根据图示学唱衬词部分。</p><p> (三)欣赏歌曲,并初步学唱衬词。</p><p> (四)出示图片,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幼儿在回答中理解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整理歌词,并学唱歌曲</p><p> 1、图片上的人是谁?它在什么地方?</p><p> 2、他在干什么?</p><p> 3、又有谁来了?</p><p> (五)对不同角色的衬词部分进行处理。</p><p> 1、引导幼儿用不同音色演唱衬词</p><p> (1)牧羊人在很高的地方唱歌,你觉得他的声音应该怎么样?</p><p> (2)老山羊年纪一大把,它唱起歌来会怎么样?</p><p> (3)小山羊最可爱了,它的声音我们也来学一学</p><p> 2、以游戏形式,分角色演唱衬词部分。</p><p> (六)即兴打击乐演奏,充分感受乐曲旋律。</p><p> 今天我们又唱又跳,又看录像又打击乐器,这首好听的歌曲就叫做《孤独的牧羊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