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03:40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宝宝不见了

<p>活动目标:</p><p>1、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糖的变化,培养幼儿乐于观察的兴趣。</p><p>2、培养幼儿自己做事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p><p>活动内容:</p><p>1、活动前准备:带领幼儿将糖放进有水的瓶子里。</p><p>2、活动开始时和孩子们一起找一找糖还在不在?</p><p>3、向幼儿提出疑问:“糖哪去了?”</p><p>4、和幼儿一起感知两种温度的水,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糖的变化。</p><p>5、和孩子一起总结实验结果,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p><p>活动准备:</p><p>一次性透明杯</p><p>糖块、热水 (红色) 凉水 (兰色)勺、笑脸标记</p><p>大的记录表格</p><p>活动过程:</p><p>1、“前几天,咱们小朋友跟糖果宝宝做了游戏,谁还记得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把糖放在瓶子里。</p><p>2、“咱们一起看看糖果宝宝还在不在?”带领幼儿来到自然角寻找。</p><p>3、提出疑问:“糖果宝宝哪去了?一起找找”(化了)这时幼儿发现桌子上有许多的糖。教师提出疑问:“想不想知道怎样就化了?”</p><p>4、“桌子上有两杯水,大家轻轻摸摸,有什么不一样?”(一杯凉、一杯热)</p><p>5、提出问题“哪杯水化得更快一些呢?”请幼儿进行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也可引导幼儿用勺搅拌一下。</p><p>6、和大家一起总结实验的结果,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p><p>附表格:</p><p>(幼儿将自己的结果贴在相应的表格内,如:认为热水化的快就将笑脸标记贴在红色的杯子内)</p><p>活动自评:糖对于三岁多的小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在生活中,孩子们往往因吃糖过多从而长了龋齿,家长也非常苦恼。那么,教师根据孩子们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设计了以糖为主的主题活动,我们希望以这些活动教育幼儿适当吃糖,保护自己的牙齿;同时提醒家长要重视孩子每天的摄糖量。</p><p>而这次的“做中学”实验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儿生活环节中,孩子将糖掉进了水里,老师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机,不仅引发了幼儿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糖的变化,还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宝宝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