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年级上册教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p>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p><p>一、教材分析</p><p>本课时我们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p><p>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简单地将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先提供素材和信息,(如:先出图,图后附上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分析得出合理的推论。这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潜能非常有利。指导学生读图、用图,进而掌握读图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p><p>二、教学目标:</p><p>1、知识与技能目标</p><p>(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p><p>(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p><p>2、过程与方法目标</p><p> 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p><p>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p><p>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p><p>三、教学重、难点</p><p> 教学重点:认识世界气温分布规律</p><p> 教学难点:会判读等温线图,并会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p><p>四、教学方法</p><p>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p><p>五、课型</p><p> 新授课</p><p>六、教具准备</p><p> 板书、板书笔、教材、课件等</p><p>七、教学过程</p><p>1、新课导入</p><p>[复习巩固]</p><p>(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p><p>(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p><p>(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p><p>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p><p>[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2、学习新课</p><p>1、气温的变化</p><p>问题设计:读课本58页,自学完成:</p><p>(1)以( 一天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p><p>(2)以( 一年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p><p>(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p><p>(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p><p>(5)一年中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p><p>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p><p>2、探究展示</p><p>(1)自主尝试</p><p>举例让学生判断:</p><p>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p><p>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p><p>问题设计:阅读59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p><p>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p><p>[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p><p>问题设计:读图分析</p><p>(2)读课本58页图3.11,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p><p>【加深理解,巩固记忆】</p><p>多媒体展示: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曲线图)</p><p>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p>(3)读课本58页图3.12,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p><p>【加深理解,巩固记忆】</p><p>多媒体展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热带、温带和寒带)</p><p>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p><p>学生活动:课本59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完成60页第2题。</p><p>教师点评小结: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因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总是相反;同一季节,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到达最热或最冷,这是因为海洋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慢,冬季降温组度也慢。</p><p>[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p><p>2、气温的分布</p><p>问题设计:读课本60页,自学完成:</p><p>(1)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p><p>(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p><p>(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p><p>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p>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p><p>3)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p><p>4)世界上最热的是(非)洲,最冷的是(南极)洲 </p><p>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p><p>【合作探究、展示质疑】</p><p>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p>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p><p>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p><p>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p><p>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p><p>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p><p>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p><p>教师小结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p><p>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读课本61页图3.17,完成:</p><p>(1)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 ?(0.6 ℃)(地形因素)</p><p>(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异小)</p><p>(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p><p>(4)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p><p>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p><p>气温分布规律。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p><p>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p><p>冬暖夏凉是海洋,冬冷夏热是陆地,</p><p>地势高低也影响,相差6℃每千米。</p><p>3、提升检测</p><p>A ___北温__带 B __热__带 C __南寒__带</p><p>得出:</p><p>热带:全年高温;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严寒</p><p>八、课堂总结</p><p>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p><p>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分布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差异);在山地和丘陵,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p><p>九、布置作业</p><p>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的内容</p><p>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p><p>十、板书设计:</p><p>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一、 气温的变化</p><p>1. 气温日变化</p><p>2. 气温年变化</p><p>二、 气温的分</p><p>十一、课后反思</p><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