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9:00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p>备课少不了好教案,优学地理网为您提供最优秀的<strong>地理教案</strong>,一起来看看吧!</p><p><strong>知识要求</strong>:</p><p>了解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及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p><p>智能训练:</p><p>分析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p><p>思想教育:</p><p>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p><p>阅读要求:</p><p>《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等</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及保护措施</p><p><strong>教学难点</strong>: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p><p>教 具:投影片</p><p>课 型:新授课</p><p>教 法:阅读、分析、总结</p><p>课 时:1课时</p><p>【教学过程】</p><p>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及酸雨危害。</p><p>一、全球变暖</p><p>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6-0、90C,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p><p>2、成因</p><p>(1)自然原因:自然界有其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比如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化之中(见第二单元第六节),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是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p><p>(2)人为原因:一是人类活动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p><p>3、影响――“温室效应”</p><p>(1)由于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p><p>(2)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p><p>首先,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一是因为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而造成海面上升;二是因极地增温强烈,造成部分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对沿海的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p><p>其次,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为此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p><p>4、措施</p><p>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另一方面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p><p>保护森林、植树造林</p><p>二、臭氧层的破坏</p><p>1、表现</p><p>全球臭氧总量明显减少,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出现南极“臭氧洞”;北极地区也出现巨大“臭氧洞”</p><p>2、成因</p><p>(1)自然因子:太阳活动</p><p>(2)人为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p><p>3、影响</p><p>大气中臭氧的减少,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地球上出现过强紫外线,会削弱人的免疫力并使皮肤病(癌)、传染病流行;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强烈紫外线辐射能杀死10米深海水中浮游生物,还可抑制植物光合作用,使小麦、水稻和大豆等农作物减产并质量下降。</p><p>4、措施</p><p>禁止消耗臭氧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p><p>阅读材料《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p><p>三、酸雨危害</p><p>1、表现</p><p>目前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p><p>2、成因</p><p>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p><p>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所以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p><p>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为酸雨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p><p>3、影响</p><p>酸雨不仅使河湖水酸水,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p><p>4、措施</p><p>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p><p>我国已采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p><p>更多地理精彩教案,尽在优学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