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化学知识点
<p>这篇关于新苏教版初三年级化学知识点,是优学化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第三单元</p><p>考点1.水的组成</p><p>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p><p>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为8:1)。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p><p>实验结论:</p><p>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 2H2+ O2</p><p>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p><p>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p><p>关于水的正确说法:(1)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3)每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4)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5)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p><p>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p><p>单质(一种元素):如:H2、O2、Fe、S等</p><p>纯净物(一种物质)</p><p>物质 化合物(多种元素):如:H2O、KMnO4、CO2等</p><p>混合物(多种物质)</p><p>考点3.分子</p><p>A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p><p>B.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⑶分子在不停运动。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p><p>C.分子的内部结构</p><p>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p><p>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p><p>考点4.原子</p><p>A.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p><p>B.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p><p>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p><p>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p><p>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p><p>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等</p><p>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p><p>(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p><p>(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p><p>A.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p><p>B.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p><p>(3)温度计(两种--水银温度计内汞柱上升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距离变大了!</p><p>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p><p>A净化方法</p><p>⑴静置沉淀: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p><p>⑵吸附沉淀:加明矾等絮凝剂使悬浮物聚集沉降。</p><p>⑶过滤: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p><p>⑷吸附(通常用活性炭):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p><p>B.自来水厂净化过程</p><p>原水静置絮凝剂吸附沉淀过滤吸附(活性炭)消毒生活用水</p><p>考点7.过滤</p><p>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p><p>⒉过滤操作要点:</p><p>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p><p>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p><p>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p><p>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p><p>⒈硬水与软水</p><p>⑴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p><p>⑵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p><p>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肥皂水倒入水体中搅拌,易起浮渣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p><p>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p><p>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p><p>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p><p>⒋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p><p>考点9.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P57,</p><p>实验讨论:</p><p>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p><p>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p><p>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p><p>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p><p>⒈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p><p>⒉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p><p>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p><p>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p><p>考点11.爱护水资源</p><p>节约用水</p><p>⒈爱护水资源的措施:</p><p>防止水体污染</p><p>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p><p>⒉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p><p>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p><p>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p><p>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p><p>⒊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p><p>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p><p>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p><p>⒈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p><p>⒉化学性质:</p><p>⑴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p><p>2H2 + O2 点燃 2H2O</p><p>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p><p>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p><p>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H2 + CuO Cu + H2O</p><p>⒊氢气的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p><p>第四单元</p><p>考点1.原子的构成</p><p>⒈构成原子的粒子</p><p>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p><p>原子核</p><p>原子 中子:不带电</p><p>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p><p>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p><p>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p><p>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p><p>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p><p>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符号为Ar,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p><p>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p><p>考点3。元素</p><p>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p><p>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p><p>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p><p>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p><p>考点4。元素符号</p><p>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p><p>⒉书写:</p><p>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S、C、P等。</p><p>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Na、Mg、Zn等。</p><p>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时,它还能表示某单质。)例如:</p><p>①表示氢元素</p><p>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p><p>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p><p>①表示铁元素</p><p>Fe ②表示一个铁原子 3 Fe:表示3个铁原子</p><p>③表示金属铁</p><p>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p><p>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p><p>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p><p>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p><p>⑵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的。</p><p>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p><p>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p><p>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p><p>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p><p>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p><p>(核电荷数) ---- 元素名称</p><p>----相对原子质量</p><p>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p><p>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p><p>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p><p>⑴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p><p>⑵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p><p>⑶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p><p>考点7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p><p>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p><p>⒉原子结构示意图:</p><p>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p><p>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p><p>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p><p>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p><p>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p><p>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p><p>①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p><p>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p><p>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p><p>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p><p>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p><p>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p><p>考点8 离子</p><p>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p><p>⒉分类</p><p>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p><p>离子</p><p>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p><p>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p><p>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p><p>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p><p>表示两个镁离子</p><p>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p><p>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p><p>阳离子:Na+、Ca2+、Al3+等</p><p>阴离子:Cl-、S2 等</p><p>⒋有关离子的小结</p><p>(1)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p><p>(2)常见原子团离子:</p><p>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p><p>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p><p>考点9 化学式</p><p>⒈化学式的写法</p><p>A.单质的化学式</p><p>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p><p>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p><p>B.化合物的化学式</p><p>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p><p>2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p><p>表示一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碳。</p><p>⑴宏观上</p><p>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p><p>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p><p>⑵微观上</p><p>表示分子的构成: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p><p>考点10 化合价</p><p>⒈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p><p>如:Na、 Cl、 Mg、 O。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Na+、Cl-、Mg2+、O2-。</p><p>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p><p>⒉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p><p>(1)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p><p>(2)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p><p>⒊牢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p><p>+1 钾、钠、氢、银 +2 钙、镁、钡、锌</p><p>+3 铝 -1 氯、氟、溴、碘</p><p>-2 氧 +2、+3 铁</p><p>⒋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p><p>根的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磷酸根</p><p>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PO43-</p><p>化合价 +1 -1 -1 -2 -2 -3</p><p>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这篇是优学化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