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第一课时)
<p>一、学习目标:</p><p>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p><p>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重点)</p><p>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难点)</p><p>【课前预习】</p><p>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p><p>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p><p>【情境导入】</p><p>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p><p>二、自主探究:</p><p>知识点1:物质的微粒性</p><p>【阅读】教材第49页至50页,图3-6、7</p><p>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p><p>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p><p>【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2023-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p><p>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p><p>【实验探究】</p><p>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