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2:26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精选

<p>科学实验是一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课程,在这么课程当中要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strong>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strong>新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p><h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篇1</h3><p>【教学目标】</p><p>科学概念:</p><p>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p><p>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p><p>过程与方法:</p><p>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p><p>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p><p>情感、态度、价值观:</p><p>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p><p>2、尊重客观事实。</p><p>【教学重点】</p><p>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p><p>【教学难点】</p><p>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p><p>【教学准备】</p><p>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p><p>【教学过程】</p><p>一、引入:</p><p>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p><p>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p><p>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p><p>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p><p>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p><p>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p><p>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p><p>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p><p>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p><p>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p><p>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p><p>加穿衣服、盖被子—————?</p><p>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p><p>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p><p>(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p><p>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p><p>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p><p>2、学生交流。</p><p>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p><p>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p><p>5、交流研究方法。</p><p>(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p><p>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p><p>四、小结:</p><p>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p><p>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p><p>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p><p>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p><p>板书设计:热起来了</p><p>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p><p>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p><p>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p><p>加穿衣服、盖被子————(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p><h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篇2</h3><p>教学目标:</p><p>科学概念:</p><p>(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p><p>(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p><p>过程与方法:</p><p>(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p><p>(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p><p>(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p><p>(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p><p>教学重点:</p><p>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法。</p><p>教学难点:</p><p>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向四周传递的传递方向。</p><p>教学准备:</p><p>为每组准备:镊子1个、铝条1根、火柴1盒、金属片1张、酒精灯1个、蜡烛等。</p><p>教学过程:</p><p>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p><p>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们将用这些材料来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学知识。想试试吗?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观看大屏幕,一个烧杯里面盛有热水,把一根金属筷子放进,感觉它温度的变化情况?</p><p>问:用手触摸露出水面的铝棒,有什么感觉?(变热)</p><p>问:铝棒的热是谁给的呢?(热水)</p><p>问:请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这根铜棒分成下、中、上三段,这三段温度有什么不同?(板书:下温度较高上温度较低)揭题:好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热可以在物体间传递,那热究竟是怎样传递的呢?能通过实验证明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板书课题)</p><p>二、实践探索,找到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p><p>1、热看得到吗?请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使我们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p><p>2、开始讨论——交流实验方案。</p><p>3、师介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书上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办法,打开书第39页请看最下面一段话,自己先读读,然后想想该怎样用咱们桌面上的器材完成这个实验。</p><p>4、师:谁来说说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学生说实验操作方法:出示课件)猜猜哪根火柴会先掉呢?</p><p>5、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安全小心烫手、正确使用酒精灯用外焰加热、为了环境卫生用过的火柴请丢到不锈钢盘里、注意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p><p>6、开始实验,认真观察,完成实验报告单,</p><p>7、(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p><p>8、结合看多媒体动画(课件)小结:这是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师:根据火柴掉落的顺序,你能用一句话说出热的传递方向吗?(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板书:A温度较高热C温度较低</p><p>三、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方向</p><p>是不是无论什么情况下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呢?我们再来进一步研究:</p><p>1、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猜猜哪部分的蜡先熔化?</p><p>2、如果在涂有蜡的金属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又会是哪部分的蜡先熔化?</p><p>3、各组在金属片上涂上蜡油选择一个点进行加热,特别提示蜡油熔化后停止加热滴,小心别被蜡油烫到手。注意实验中要重点观察蜡的熔化情况,并思考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记录员作好记录。</p><p>4、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p><p>5、全班交流,</p><p>师:你们这组是怎么完成实验的,观察了什么现象?</p><p>师:①不同组哪部分的蜡先熔化?(中间)为什么中间的蜡先熔化?(中间温度高)周围部分为什么后来也慢慢熔化了?(热传递过去了)这组的金属片哪儿先熔化?为什么这点先熔化?</p><p>6、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热在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总结实验中的发现。</p><p>从这个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答师指板书)</p><p>四、总结:</p><p>通过刚才的几组实验我们明白了热传递的一个重要性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特点说出来?</p><p>出示课件:(引读)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p><p>小资料:</p><p>热传递的三种方法</p><p>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p><p>1、传导: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p><p>2、对流: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p><p>3、辐射: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p><p>热辐射。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p><p>当堂检测</p><p>1。热总是从热的一端传向()的一端。</p><p>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p><p>板书设计:</p><p>热是怎样传递的</p><p>温度较高温度较低</p><h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篇3</h3><p>一、教学目标</p><p>科学概念</p><p>1、光是直线传播的</p><p>过程与方法</p><p>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p><p>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p><p>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p><p>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p><p>情感、态度、价值观</p><p>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p><p>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p><p>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p><p>二、教学准备</p><p>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p><p>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p><p>三、教学重、难点</p><p>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p><p>四、课时安排</p><p>1课时</p><p>五、教学过程</p><p>1、引入</p><p>1)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p><p>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p><p>1)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p><p>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p><p>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p><p>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p><p>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p><p>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p><p>2)2人一组自行操作</p><p>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p><p>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p><p>1)提示注意用眼</p><p>2)书上资料的介绍</p><p>六、作业设计</p><p>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p><p>七、板书设计</p><p>2.3光是怎样传播的</p><p>我的推测:直线传播</p><p>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p><p>八、教学后记</p><p>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更多最新优秀资讯请继续关注优学网站!</p><p>【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精选】相关推荐文章:</p><p>教科版真情的回报教学设计小学</p><p>五年级上册语文《学会看病》教案</p><p>教科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2023学年)</p><p>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卷(含答案)</p><p>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教案</p><p>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教案</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