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教案 多普勒效应教案设计与反思
<p>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课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教学目标</p><p>1、使学生知到什么是多普勒效应</p><p>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p><p>教学建议</p><p>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会解释多普勒效应.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旋转的录音机发出的声波所表现的多普勒效应,教师可以适当应用。</p><p>教学设计示例</p><p>教学重点: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p><p>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p><p>教学仪器:音叉、录音机</p><p>教学方法:自学</p><p>教学过程:</p><p>一、阅读课文</p><p>请学生阅读课本的第21页——24页的内容.</p><p>二、应用</p><p>问题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p><p>问题2:能现场做实验吗?请学生讨论发表观点.</p><p>演示实验1、用音叉在学生耳朵边运动.2、用录音机在教室边放音乐,边运动.</p><p>问题3:人的耳朵能听到任何频率的声音吗?(不能)</p><p>问题4:怎样划分呢?(频率低于20hz的属于次声波,频率高于XX0hz的属于超声波,人耳大约能听到20hz——XX0hz的声波.)</p><p>问题5:次声波有什么用途呢?(次声波的衍射能力强,可以探知几千米以外的核试验.)</p><p>问题6:超声波有什么用途呢?(声纳、b超等)</p><p>探究活动</p><p>在生活中寻找多普勒效应</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