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9:01:14

《有教无类》学案3

<p>《有教无类》导学案</p><p>编写:高慧梅审核:高二语文</p><p>班级姓名组别评价</p><p>【学习目标】</p><p>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p><p>2.分析理解文中体现出的作者的观点并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p><p>3.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p><p>【重点、难点】</p><p>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p><p>【课时安排】2课时</p><p>【文题解读】</p><p>“有教无类”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差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干肉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p><p>第一课时</p><p>【预习案】</p><p>〈一〉文言知识点积累</p><p>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p><p>语上()愠色()弑君()罔()不悱不发()</p><p>一隅()殆()切磋()贫而无谄()</p><p>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p><p>学而不思则罔于吾言无所不说</p><p>3.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p><p>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今义</p><p>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古义今义</p><p>4.词类活用解释</p><p>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求也退,故进之</p><p>由也兼人,故退之三已之,无愠色</p><p>礼后乎</p><p>5.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p><p>① 判断句</p><p>回也非助我者也判断依据</p><p>起予者商也判断依据</p><p>② 省略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教无类》学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