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8:55:34

人教版九年级上《故乡》导学案

<p></p><p><strong>学习目标:</strong></p><p>知识与能力: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p><p>2.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p><p>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p><p>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多元化链接,激发学生对新生活的热爱与珍惜。</p><p>学习重点: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方法。</p><p>学习难点:品味关键语句,探究小说中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进而理解小说主题。</p><p>学习方法: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法、积累归纳法</p><p><strong>学习内容</strong></p><p>一、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p><p>萧索( ) 鄙夷( ) 恣睢( ) 阴晦( ) 祭祀( )</p><p>允许( ) 秕谷( ) 愕然( ) 嗤笑( ) 应酬( )</p><p>寒噤( ) 折本( ) 惘然( ) 脚踝( ) 髀间( )</p><p>胯下( ) 蜷缩( ) 颧骨( ) 伶仃( ) 潺潺( )</p><p>二、介绍背景:</p><p>三、整体感知:</p><p>1、情节把握: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 为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 )故乡——( )故乡——( )故乡</p><p>2、第2、12段描写写出了故乡怎样的特点?哪几个词能集中表现出来?</p><p>(1)第二段:</p><p>(2)第十二段:</p><p>回故乡所见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进行对比,作用是:</p><p>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p><p>四、分析人物形象:</p><p>1. 闰土:</p><p>①外貌的变化:</p><p>②称呼的变化:</p><p>③神态的变化:</p><p>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p><p>2、杨二嫂:今日肖像:</p><p>今日语言、行动:</p><p>昔日:</p><p>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p><p>3、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p><p>五、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p><p>⑴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p><p>⑵“高墙”比喻什么?“我为什么”感到气闷?</p><p>⑶“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p><p>⑷三种人“辛苦”的生活各是怎样的?新的生活又该是怎样的?</p><p>⑸“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p><p>⑹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故乡》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