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9 14:16:4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笔记简单2023

<p>孙权劝学是选择资治通鉴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初一下册语文学习的第四课时,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了关于孙权劝学笔记内容简单,供大家参考。</p><p>一、原文:</p><p>初,权谓吕蒙(méng)(2)曰:“卿(qīng)(3)今当涂(4)掌事,不可不学!”蒙(5)辞以军中多务(6)。权曰:“孤(7)岂欲卿治经(8)为(wéi)博士(9)邪(yé)(10)!但(11)当涉(shè)猎(12),见往事(13)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14)鲁肃过(15)寻阳(16),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17)才略(18),非复(19)吴下(20)阿蒙(2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ēng)(22)刮目相待(23),大兄(24)何见事(25)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p><p>二、注释:</p><p>(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2023年间的史事。司马光(2023),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p><p>(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p><p>(3)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p><p>(4)当涂:当道,当权。</p><p>(5)辞:推托。</p><p>(6)务:事务。</p><p>(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p><p>(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p><p>(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p><p>(10)邪:语气词,后写作“耶”。</p><p>(11)但:只,只是。</p><p>(12)涉猎:粗略地阅读。</p><p>(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p><p>(14)及:到,等到。</p><p>(15)过:经过。</p><p>(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p><p>(17)今者:如今,现在。</p><p>(18)才略:才干和谋略。</p><p>(19)非复:不再是。</p><p>(20)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p><p>(21)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p><p>(22)更:重新。</p><p>(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p><p>(2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p><p>(25)见事:知晓事情。</p><p>三、翻译:</p><p>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呀?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教益。”吕蒙这才开始从师学习。(后来)等到鲁肃来寻阳,跟吕蒙交谈讨论,(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该重新刮目相待。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p><p>四、中心: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p><p>五、重点句子翻译</p><p>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p><p>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p><p>2.卿言多务,孰若孤?</p><p>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p><p>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p><p>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p><p>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p><p>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p><p>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p><p>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p><p>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p><p>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p><p>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p><p>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p><p>8.蒙辞以军中多务。</p><p>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p><p>(三)揣摩语言</p><p>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p><p>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p><p>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p><p>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p><p>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p><p>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p><p>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p><p>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__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p><p>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p><p>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p><p>六、课文分析</p><p>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2023年间的史事。</p><p>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p><p>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p><p>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p><p>5.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p><p>6.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p><p>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p><p>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p><p>(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p><p>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p><p>(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p><p>耳:表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p><p>(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p><p>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p><p>8.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有哪些?</p><p>(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p><p>(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p><p>(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p><p>(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p><p>(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总会学有所成。</p><p>9.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p><p>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p><p>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p><p>鲁肃:直爽、敬才、爱才;忠厚的长者。</p><p>10.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p><p>“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里是侧面描写。__作用:突出表现吕蒙学有所成。</p><p>11.孙权的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p><p>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p><p>1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p><p>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同道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p><p>13.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p><p>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p><p>14.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p><p>省略的内容:吕蒙的学习过程。__好处: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无关,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孙权劝学笔记简单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