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上《乘法》教案
<p>教学目标:</p><p>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p><p>2. 能力目标: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p><p>3. 情感目标: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p><p>教学重点:</p><p>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p><p>教学难点:</p><p>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学习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意识。</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p><p>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分类。(板书结果)</p><p>29</p><p>51</p><p>48</p><p>397</p><p>410</p><p>192</p><p>接近50的数是( )。</p><p>接近400的数是( )。</p><p>你还能举出接近60、200的数吗?</p><p>二、展开</p><p>1. 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带250元够吗?”</p><p>2. 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准确知道计算的结果吗?”</p><p>学生根据题意和“导入”部分的练习发现,只需要把“29”看成“30”进行乘法计算,既能使计算简便,又能解决问题。</p><p>3. 教师板书学生讨论结果: 29×8≈240 明确“≈”的用法。</p><p>↓</p><p>想: 30(把每人29元看每人30元。)</p><p>这种方法称为乘法的估算。</p><p>4.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p><p>(1)乘法估算的方法:把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计算。</p><p>(2)使用乘法估算的原则:既能使计算简捷,又能解决问题。</p><p>三、巩固</p><p>1. 估算。</p><p>304×4≈ 18×4≈</p><p>7×31≈ 898×9≈</p><p>2. 下列哪种情况使用估算更合适?</p><p>三年(1)班同学到公园春游。</p><p>A.当班长试图确认300元是否够买门票的时候;</p><p>B.当售票员告知班长应付多少钱时;</p><p>C.当售票员清点当天的收入时。</p><p>3. 判断下面的算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p><p>(1)49×5=354 (2)2×98=200</p><p>(3)31×9=369 (4)23×4=72</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