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6:10

2023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

<p>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的教学设计</p><p>新民路小学 索玉霞</p><p>一、教学目标:</p><p>1.让学生经历比轻重的过程,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比出物体的轻重。</p><p>2. 让学生探索比轻重的方法并能准确地用语言叙述谁轻谁重。</p><p>二、教材分析</p><p>《跷跷板》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p><p>三、教学重点、难点:</p><p>重点:轻与重的含义。</p><p>难点:比轻重的方法。</p><p>四、教法与学法:</p><p>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p><p>学法:探究体验,归纳发现。</p><p>五、教学准备:</p><p>课件 、 天平</p><p>六、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p><p>(1)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游乐场玩,你们高兴吗?</p><p>(出示课本20页主题图)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吗?</p><p>(2)小猴和小熊玩的真开心,你们能学学他们玩耍的样子吗?</p><p>(二)探究新知:</p><p>(1)从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中,你发现了什么?</p><p>(2)掂一掂,说一说:</p><p>1.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课本,掂一掂,并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p><p>2.学生自己自行活动,并相互交流</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西师大版《跷跷板》教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