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27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p>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p><p>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做一做。</p><p>教学目标:</p><p>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p><p>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p><p>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p><p>: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p><p>: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的单位名称。</p><p>教学准备: 、实物图片、小棒。</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除法的含义。</p><p>1、有12颗樱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 )颗。</p><p>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123=4(颗))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p><p>2、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 )盘。</p><p>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62=3(盘)) 展示,强调:刚好摆完。板书:62=3(盘)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p><p>3、师 :实际上分樱桃和分草莓相当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种平均分, 出示:平均分的意义: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p><p>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p><p>明确:都用除法计算。</p><p>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p><p>1、 出示例1: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p><p>想一想:这实际上是求什么?</p><p>2、找两个学生上台摆草莓。提示全体学生:请看看两个同学分的结果?</p><p>3、(我们再来一起分一分) 演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还剩1个。</p><p>(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p><p>问:还剩1个还能摆1盘吗?(不能,因为剩下1个不够摆1盘,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p><p>4、问:那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怎样列式呢?(板书:72= )问:分了几盘?(3盘)分完了吗?(还没有)还没有分完,还够分吗?(不够)明确数学规定:(平均分时,没有分完,不够再分了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为了和商区别开来,中间用把余数隔开,板书:1(个))</p><p>5、指导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p><p>追问:1个表示什么?(还没有分完,还剩下1个。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p><p>6、归纳比较:</p><p>我们刚才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一个是平均分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另一个是平均分后没有分完,有余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